半夏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半夏晒干保存,泡水喝可缓解咳嗽,但孕妇和胃寒者慎用哦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半夏 [拼音:bàn xià]
【别名】三步跳、地巴豆、水玉、地珠、和姑、守田、地文、水玉、地珠、和姑、守田、地文、水玉、地珠、和姑、守田、地文
【英文名】Pinellia ternata
【来源】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(Thunb.)Breit.的干燥块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半夏块茎呈椭圆形、卵圆形或圆锥形,直径1-1.5厘米。表面白色或淡黄色,有细密的纵皱纹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辛辣、麻舌。
根茎短,须根多数。叶基生,叶柄长,叶片呈心形或戟形,长3-8厘米,宽2-5厘米,先端钝或锐尖,基部心形,全缘或微波状。
【产地分布】半夏主要产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生于海拔100-2000米的山坡、林下、草丛中或水边湿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半夏在夏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干或低温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半夏呈类球形、椭圆形或圆锥形,直径1-1.5厘米。表面白色或淡黄色,有细密的纵皱纹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辛辣、麻舌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,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半夏具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痰多咳嗽、呕吐、胸脘痞闷、梅核气、瘰疬痰核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-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半夏具有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炎、镇痛、镇静、降血压、抗心律失常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半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、甾体类、挥发油类、多糖类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半夏有毒,内服需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过敏体质者禁用。不宜与乌头、附子、川芎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半夏汤:半夏、生姜、大枣,用于治疗痰多咳嗽、呕吐。
2. 半夏散:半夏、黄连、黄芩,用于治疗胸脘痞闷、梅核气。
3. 半夏丸:半夏、茯苓、白术,用于治疗痰湿内阻、胸满气短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国药典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
【别名】三步跳、地巴豆、水玉、地珠、和姑、守田、地文、水玉、地珠、和姑、守田、地文、水玉、地珠、和姑、守田、地文
【英文名】Pinellia ternata
【来源】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(Thunb.)Breit.的干燥块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半夏块茎呈椭圆形、卵圆形或圆锥形,直径1-1.5厘米。表面白色或淡黄色,有细密的纵皱纹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辛辣、麻舌。
根茎短,须根多数。叶基生,叶柄长,叶片呈心形或戟形,长3-8厘米,宽2-5厘米,先端钝或锐尖,基部心形,全缘或微波状。
【产地分布】半夏主要产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生于海拔100-2000米的山坡、林下、草丛中或水边湿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半夏在夏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干或低温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半夏呈类球形、椭圆形或圆锥形,直径1-1.5厘米。表面白色或淡黄色,有细密的纵皱纹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辛辣、麻舌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,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半夏具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痰多咳嗽、呕吐、胸脘痞闷、梅核气、瘰疬痰核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-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半夏具有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炎、镇痛、镇静、降血压、抗心律失常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半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、甾体类、挥发油类、多糖类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半夏有毒,内服需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过敏体质者禁用。不宜与乌头、附子、川芎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半夏汤:半夏、生姜、大枣,用于治疗痰多咳嗽、呕吐。
2. 半夏散:半夏、黄连、黄芩,用于治疗胸脘痞闷、梅核气。
3. 半夏丸:半夏、茯苓、白术,用于治疗痰湿内阻、胸满气短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国药典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