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蟾酥

解毒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4年07月23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蟾酥要密封冷藏保存,外用为主,内服需遵医嘱,别直接碰皮肤哦,孕妇和小孩要小心用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蟾酥
【中药名】蟾酥 [Chán sū]
【别名】蟾蜍酥、蛤蟆酥、癞蛤蟆酥
【英文名】Toad venom
【来源】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(Bufo bufo gargarizans C & G)或黑眶蟾蜍(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)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,经加工而成。
【植物形态】蟾蜍为两栖动物,体长60-100毫米,头宽大于头长,吻端钝圆,皮肤粗糙,背部灰绿色或棕色,有大小不等的疙瘩,四肢短,指、趾间蹼发达。雄蟾蜍有鸣囊,鸣声洪亮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各省,如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蟾蜍繁殖季节,捕捉蟾蜍,用消毒过的针头刺破耳后腺及皮肤腺,收集白色浆液,待凝固后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【药材性状】呈不规则块状或片状,表面灰白色或淡黄色,质硬而脆,易碎,断面不平坦,呈乳白色或淡黄色,有光泽。气微腥,味辛、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辛、温,有毒。归心、肺、肝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蟾酥具有解毒、止痛、开窍、消肿、利尿等功效,主要用于治疗痈疮肿毒、咽喉肿痛、牙痛、风湿痹痛、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药理分类为解毒药、止痛药、开窍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0.015-0.03g,研末冲服;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蟾酥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肿瘤作用:蟾酥中的蟾蜍毒素具有抗肿瘤活性,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。
2. 抗病毒作用:蟾酥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,如流感病毒、乙型肝炎病毒等。
3. 抗菌作用:蟾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。
4. 抗炎作用:蟾酥具有抗炎作用,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。
【化学成分】蟾酥主要含有蟾蜍毒素、蟾酥酸、蟾蜍碱、蟾蜍甾醇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过敏体质者禁用。内服剂量不宜过大,以免引起中毒。外用不宜大面积使用,以免引起皮肤刺激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蟾酥散:蟾酥、雄黄、冰片等,用于治疗痈疮肿毒、咽喉肿痛等。
2. 蟾酥丸:蟾酥、牛蒡子、黄连等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水肿等。
3. 蟾酥膏:蟾酥、冰片、黄连等,用于治疗皮肤瘙痒、湿疹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6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1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