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炒薏苡仁

利水渗湿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03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炒薏苡仁要晒干保存,泡水喝可清热利湿,适合夏天湿气重时喝,但脾胃虚寒者要适量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炒薏苡仁
【中药名】炒薏苡仁 [拼音:chǎo yì yǐ rén]
【别名】薏苡仁、苡仁、薏米、六谷米、薏珠子
【英文名】Coated Coix Seed
【来源】来源于禾本科植物薏苡(Coix lacryma-jobi L. var. ma-yuen (Roman.) Stapf)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薏苡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1-2米。须根较粗壮。秆直立,粗壮,节部常有白粉。叶互生,长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10-40厘米,宽1-2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边缘粗糙,中脉明显,侧脉平行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0-30厘米;小穗卵圆形,长5-7毫米,先端钝圆,有芒;芒长5-10毫米;颖果椭圆形,长5-7毫米,宽3-4毫米,表面有细皱纹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薏苡生长于海拔300-20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河边、溪旁等湿润处。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等。
【采收加工】薏苡成熟时,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,晒干,筛去灰屑。炒薏苡仁:取净薏苡仁,置热锅内,用文火炒至微黄色,取出晾凉。
【药材性状】炒薏苡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4-8毫米,宽3-5毫米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,有细皱纹,一端有淡棕色点状种脐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气微,味微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淡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健脾利湿,清热排脓。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盛、泄泻、水肿、脚气、肺痈、肠痈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薏苡仁具有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炎、抗过敏、降血糖、降血脂、抗疲劳、抗衰老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薏苡仁主要含有薏苡仁多糖、薏苡仁酯、薏苡仁素、薏苡仁苷、薏苡仁酸、薏苡仁油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不宜与牛奶同食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薏苡仁汤:薏苡仁30g,茯苓15g,白术10g,泽泻10g,煎汤服,用于治疗脾虚湿盛、泄泻、水肿等病症。
2. 薏苡仁粥:薏苡仁50g,大米100g,煮粥服,用于治疗脾虚湿盛、泄泻、水肿等病症。
3. 薏苡仁茶:薏苡仁10g,绿茶3g,煎水代茶饮,用于清热解毒、利湿消肿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