玳瑁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玳瑁晒干后要放在阴凉处保存,泡水喝时别煮太久,以免有效成分流失。感冒时泡一杯,暖暖的挺舒服的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玳瑁 [Dài mào]
【别名】瑁甲、龟甲、龟壳、龟板、龟背甲、龟壳板、龟甲片、龟板片
【英文名】Turtle Shell
【来源】来源于龟科动物玳瑁(Dermochelys coriacea)的背甲。
【植物形态】玳瑁背甲呈椭圆形,长可达1米,宽约0.5米。背甲表面光滑,呈黄褐色或灰褐色,有深浅不一的纵纹。背甲边缘有锯齿状突起,边缘呈锯齿状。腹甲较小,呈长方形,表面光滑,颜色较浅。
【产地分布】玳瑁主要分布于印度洋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海域,我国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福建等沿海地区有养殖。
【采收加工】玳瑁在每年3月至6月间捕捞,捕捞后立即将背甲与腹甲分离,用热水浸泡,使背甲软化,然后取出背甲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玳瑁背甲呈椭圆形,长10-30cm,宽5-15cm,厚1-2cm。表面光滑,呈黄褐色或灰褐色,有深浅不一的纵纹。边缘有锯齿状突起。质坚硬,断面呈淡黄色,有光泽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咸。归肝、肾、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玳瑁具有滋阴降火、清热解毒、养血安神、软坚散结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、头晕目眩、心悸失眠、腰膝酸软、痈肿疮毒、瘰疬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玳瑁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凝血、抗血栓形成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玳瑁主要含有蛋白质、钙、磷、铁、锌、铜、锰等元素,以及多种氨基酸、维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。
【使用禁忌】玳瑁性平,孕妇慎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阴虚火旺:玳瑁15g,黄柏10g,知母10g,水煎服。
2. 治疗头晕目眩:玳瑁15g,菊花10g,白芍10g,水煎服。
3. 治疗心悸失眠:玳瑁15g,酸枣仁10g,茯苓10g,水煎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王丽丽. 玳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6,14(10):197-199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玳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7,55(11):1-4.
【别名】瑁甲、龟甲、龟壳、龟板、龟背甲、龟壳板、龟甲片、龟板片
【英文名】Turtle Shell
【来源】来源于龟科动物玳瑁(Dermochelys coriacea)的背甲。
【植物形态】玳瑁背甲呈椭圆形,长可达1米,宽约0.5米。背甲表面光滑,呈黄褐色或灰褐色,有深浅不一的纵纹。背甲边缘有锯齿状突起,边缘呈锯齿状。腹甲较小,呈长方形,表面光滑,颜色较浅。
【产地分布】玳瑁主要分布于印度洋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海域,我国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福建等沿海地区有养殖。
【采收加工】玳瑁在每年3月至6月间捕捞,捕捞后立即将背甲与腹甲分离,用热水浸泡,使背甲软化,然后取出背甲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玳瑁背甲呈椭圆形,长10-30cm,宽5-15cm,厚1-2cm。表面光滑,呈黄褐色或灰褐色,有深浅不一的纵纹。边缘有锯齿状突起。质坚硬,断面呈淡黄色,有光泽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咸。归肝、肾、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玳瑁具有滋阴降火、清热解毒、养血安神、软坚散结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、头晕目眩、心悸失眠、腰膝酸软、痈肿疮毒、瘰疬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玳瑁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凝血、抗血栓形成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玳瑁主要含有蛋白质、钙、磷、铁、锌、铜、锰等元素,以及多种氨基酸、维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。
【使用禁忌】玳瑁性平,孕妇慎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阴虚火旺:玳瑁15g,黄柏10g,知母10g,水煎服。
2. 治疗头晕目眩:玳瑁15g,菊花10g,白芍10g,水煎服。
3. 治疗心悸失眠:玳瑁15g,酸枣仁10g,茯苓10g,水煎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王丽丽. 玳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6,14(10):197-199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玳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7,55(11):1-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