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南长蒴苣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东南长蒴苣晒干后保存,泡水喝可清热解毒,感冒初期喝效果不错,但孕妇和体质虚寒者要适量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东南长蒴苣 [拼音:Dōngnán chángshuòjù]
【别名】长蒴苣、东南草、山丹丹、山丹皮
【英文名】Southeast Sower Thistle
【来源】菊科植物东南长蒴苣(Sower Thistle,学名:Cirsium souliei Franch.)的干燥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东南长蒴苣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粗壮,肉质。茎直立,有纵棱,被短柔毛。叶互生,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头状花序单生茎顶,总苞片多层,外层短,内层长,花冠管状,黄色。瘦果长椭圆形,冠毛白色。花期夏季,果期秋季。
【产地分布】东南长蒴苣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、西南部及华中地区,生长于海拔100-2000米的山坡、路边、林缘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夏季花盛开时采收全草,晒干或阴干,切段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圆柱形,长10-30厘米,直径0.5-1厘米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,有纵棱,被短柔毛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,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辛,寒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消肿止痛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等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15克;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东南长蒴苣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抗凝血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东南长蒴苣主要含有挥发油、生物碱、黄酮类、萜类、有机酸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感冒发热:东南长蒴苣15克,金银花10克,连翘10克,煎汤服。
2. 治咽喉肿痛:东南长蒴苣15克,牛蒡子10克,甘草6克,煎汤服。
3. 治吐血、衄血:东南长蒴苣15克,白茅根15克,煎汤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:456.
2. 赵宇,张晓峰,王丽丽. 东南长蒴苣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5,40(10):1975-1978.
3. 李明,张晓峰,赵宇. 东南长蒴苣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作用的研究[J].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,2017,34(5):678-681.
【别名】长蒴苣、东南草、山丹丹、山丹皮
【英文名】Southeast Sower Thistle
【来源】菊科植物东南长蒴苣(Sower Thistle,学名:Cirsium souliei Franch.)的干燥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东南长蒴苣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粗壮,肉质。茎直立,有纵棱,被短柔毛。叶互生,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头状花序单生茎顶,总苞片多层,外层短,内层长,花冠管状,黄色。瘦果长椭圆形,冠毛白色。花期夏季,果期秋季。
【产地分布】东南长蒴苣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、西南部及华中地区,生长于海拔100-2000米的山坡、路边、林缘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夏季花盛开时采收全草,晒干或阴干,切段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圆柱形,长10-30厘米,直径0.5-1厘米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,有纵棱,被短柔毛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,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辛,寒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消肿止痛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等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15克;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东南长蒴苣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抗凝血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东南长蒴苣主要含有挥发油、生物碱、黄酮类、萜类、有机酸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感冒发热:东南长蒴苣15克,金银花10克,连翘10克,煎汤服。
2. 治咽喉肿痛:东南长蒴苣15克,牛蒡子10克,甘草6克,煎汤服。
3. 治吐血、衄血:东南长蒴苣15克,白茅根15克,煎汤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:456.
2. 赵宇,张晓峰,王丽丽. 东南长蒴苣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5,40(10):1975-1978.
3. 李明,张晓峰,赵宇. 东南长蒴苣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作用的研究[J].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,2017,34(5):678-68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