莪术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莪术要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,炖汤或泡酒时适量用,孕妇和小孩慎用哦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莪术 [拼音:é shù]
【别名】白术、白术子、白术根、白术苗、白术叶、白术花、白术果
【英文名】Curcuma phaeocaulis
【来源】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的干燥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莪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茎肥厚,肉质,外皮黄褐色,断面白色。叶互生,叶片长椭圆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被片6,黄绿色。果实为蒴果,种子多数,黑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莪术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等地,生长于海拔1000-2000米的山坡、林下或溪边。
【采收加工】莪术一般在秋季采收,挖出根茎后,除去地上部分及杂质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莪术呈不规则的长椭圆形或圆柱形,长3-10cm,直径1-3cm。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,粉性,可见油点。气香,味微苦、辛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肝、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莪术具有活血止痛、破血消癥、行气消积、健脾利湿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活血化瘀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莪术常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、癥瘕积聚、胸胁疼痛、食积、泄泻、水肿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莪术具有抗肿瘤、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凝血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莪术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生物碱、黄酮类、多糖类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月经过多者忌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蒡子、白芷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血瘀经闭:莪术、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等。
2. 治疗癥瘕积聚:莪术、三棱、桃仁、红花、丹参等。
3. 治疗胸胁疼痛:莪术、川芎、延胡索、香附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李晓亮. 莪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6,54(10):1-4.
2. 王晓燕,李晓峰,李晓亮. 莪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药理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7,15(12):123-125.
【别名】白术、白术子、白术根、白术苗、白术叶、白术花、白术果
【英文名】Curcuma phaeocaulis
【来源】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的干燥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莪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茎肥厚,肉质,外皮黄褐色,断面白色。叶互生,叶片长椭圆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被片6,黄绿色。果实为蒴果,种子多数,黑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莪术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等地,生长于海拔1000-2000米的山坡、林下或溪边。
【采收加工】莪术一般在秋季采收,挖出根茎后,除去地上部分及杂质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莪术呈不规则的长椭圆形或圆柱形,长3-10cm,直径1-3cm。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,粉性,可见油点。气香,味微苦、辛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肝、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莪术具有活血止痛、破血消癥、行气消积、健脾利湿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活血化瘀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莪术常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、癥瘕积聚、胸胁疼痛、食积、泄泻、水肿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莪术具有抗肿瘤、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凝血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莪术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生物碱、黄酮类、多糖类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月经过多者忌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蒡子、白芷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血瘀经闭:莪术、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等。
2. 治疗癥瘕积聚:莪术、三棱、桃仁、红花、丹参等。
3. 治疗胸胁疼痛:莪术、川芎、延胡索、香附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李晓亮. 莪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6,54(10):1-4.
2. 王晓燕,李晓峰,李晓亮. 莪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药理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7,15(12):123-12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