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坛龙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过坛龙泡水喝,最好在饭前,可缓解疲劳,但孕妇和小孩要慎用哦,记得密封保存,防潮防虫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过坛龙 [guò tán lóng]
【别名】过山龙、穿地龙、地龙胆、地龙须、地龙草、地龙藤、地龙根、地龙叶
【英文名】Stephania tetrandra S. Moore
【来源】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. Moore的干燥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过坛龙为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,根茎粗壮,表面灰褐色,断面黄白色,有粉性。茎细长,有纵沟,节间较长。叶互生,叶片纸质,宽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无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花序腋生,花被片6,白色。核果椭圆形,熟时红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生于山谷、溪边、林下等湿润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采挖,除去杂质,洗净,晒干,切片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圆柱形,稍弯曲,长5~15cm,直径0.5~1.5cm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,粉性,木部淡黄色,射线明显。气微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辛,温。归肝、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祛风除湿,活血通络,止痛。主要用于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腰膝酸软、筋骨疼痛、中风瘫痪等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~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过坛龙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肿瘤、抗菌、抗病毒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过坛龙主要含有生物碱类、黄酮类、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巴豆、牵牛子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过坛龙散:过坛龙、川芎、独活、牛膝、杜仲、桑寄生、续断、狗脊、木瓜、甘草。用于风湿痹痛、腰膝酸软、筋骨疼痛。
2. 过坛龙酒:过坛龙、白酒。用于跌打损伤、筋骨疼痛。
3. 过坛龙煎剂:过坛龙、黄柏、苍术、牛膝、杜仲、续断、狗脊、木瓜、甘草。用于中风瘫痪、半身不遂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9.
【别名】过山龙、穿地龙、地龙胆、地龙须、地龙草、地龙藤、地龙根、地龙叶
【英文名】Stephania tetrandra S. Moore
【来源】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. Moore的干燥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过坛龙为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,根茎粗壮,表面灰褐色,断面黄白色,有粉性。茎细长,有纵沟,节间较长。叶互生,叶片纸质,宽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无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花序腋生,花被片6,白色。核果椭圆形,熟时红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生于山谷、溪边、林下等湿润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采挖,除去杂质,洗净,晒干,切片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圆柱形,稍弯曲,长5~15cm,直径0.5~1.5cm。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,粉性,木部淡黄色,射线明显。气微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辛,温。归肝、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祛风除湿,活血通络,止痛。主要用于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腰膝酸软、筋骨疼痛、中风瘫痪等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~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过坛龙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肿瘤、抗菌、抗病毒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过坛龙主要含有生物碱类、黄酮类、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巴豆、牵牛子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过坛龙散:过坛龙、川芎、独活、牛膝、杜仲、桑寄生、续断、狗脊、木瓜、甘草。用于风湿痹痛、腰膝酸软、筋骨疼痛。
2. 过坛龙酒:过坛龙、白酒。用于跌打损伤、筋骨疼痛。
3. 过坛龙煎剂:过坛龙、黄柏、苍术、牛膝、杜仲、续断、狗脊、木瓜、甘草。用于中风瘫痪、半身不遂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