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面叶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黑面叶晒干后泡水喝,能清热解毒,但别喝太多,孕妇和小孩要小心哦!记得放冰箱保存,防止变质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黑面叶 [拼音:hēi miàn yè]
【别名】黑面神、黑面藤、黑面草、黑面根、黑面木、黑面藤根、黑面藤叶
【英文名】Hemidesmus indicus
【来源】黑面叶为萝藦科植物黑面叶(Hemidesmus indicus)的干燥根或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黑面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粗壮,木质化,外皮灰褐色。茎直立,有棱,被短柔毛。叶对生,叶片纸质,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被短柔毛。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小,白色。果为肉质浆果,球形,熟时红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黑面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等地。生长于海拔100-20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、灌丛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黑面叶一般在秋季采收,挖取根部,洗净,晒干或烘干,切片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圆柱形或略弯曲,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。质硬,易折断,断面皮部黄白色,木部淡黄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、辛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黑面叶具有清热解毒、祛风除湿、活血止痛、消肿散结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疮疡肿毒、肠炎泄泻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黑面叶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黑面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、黄酮类、萜类、甾体类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风湿痹痛:黑面叶15g,威灵仙15g,川牛膝15g,煎汤服。
2. 治疗跌打损伤:黑面叶30g,酒适量,捣敷患处。
3. 治疗疮疡肿毒:黑面叶30g,金银花15g,煎汤外洗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王丽丽. 黑面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2):1-4.
2. 陈丽华,刘晓燕,张晓燕. 黑面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7,15(12):1-4.
3. 王丽丽,张国华,李晓峰. 黑面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6,54(1):1-3.
【别名】黑面神、黑面藤、黑面草、黑面根、黑面木、黑面藤根、黑面藤叶
【英文名】Hemidesmus indicus
【来源】黑面叶为萝藦科植物黑面叶(Hemidesmus indicus)的干燥根或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黑面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粗壮,木质化,外皮灰褐色。茎直立,有棱,被短柔毛。叶对生,叶片纸质,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被短柔毛。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小,白色。果为肉质浆果,球形,熟时红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黑面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等地。生长于海拔100-20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、灌丛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黑面叶一般在秋季采收,挖取根部,洗净,晒干或烘干,切片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圆柱形或略弯曲,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。质硬,易折断,断面皮部黄白色,木部淡黄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、辛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黑面叶具有清热解毒、祛风除湿、活血止痛、消肿散结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疮疡肿毒、肠炎泄泻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黑面叶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黑面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、黄酮类、萜类、甾体类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风湿痹痛:黑面叶15g,威灵仙15g,川牛膝15g,煎汤服。
2. 治疗跌打损伤:黑面叶30g,酒适量,捣敷患处。
3. 治疗疮疡肿毒:黑面叶30g,金银花15g,煎汤外洗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王丽丽. 黑面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2):1-4.
2. 陈丽华,刘晓燕,张晓燕. 黑面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,2017,15(12):1-4.
3. 王丽丽,张国华,李晓峰. 黑面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6,54(1):1-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