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布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昆布晒干后保存,煲汤或凉拌都很赞,但别煮太久,否则口感会变差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昆布 [pú bù]
【别名】海带、昆布菜、海草、海带菜、昆布藻
【英文名】Kombu
【来源】昆布为褐藻门,昆布科,昆布属植物,学名: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.
【植物形态】昆布为大型海藻,藻体呈带状,长可达1-2米,宽约20-30厘米。藻体表面光滑,暗绿色或橄榄绿色,背面较厚,有明显的纵肋。藻体分叶状和丝状两部分,叶状部分为藻体的主体,丝状部分为藻体的边缘。昆布的叶状部分呈长条形,边缘有锯齿状突起,叶状部分内部有气囊,使藻体浮于水面。
【产地分布】昆布主要产于我国沿海地区,如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省份,以及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昆布在夏秋季节采收,采收后洗净,晒干或烘干,然后剪成适当长度,即为药材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长条形,长30-100厘米,宽2-5厘米。表面暗绿色或橄榄绿色,背面较厚,有明显的纵肋。质韧,不易折断。气腥,味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咸。归肝、胃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昆布具有软坚散结、利水消肿、清热解毒、降脂降压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利水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昆布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、颈淋巴结肿大、水肿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10-30克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昆布具有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炎、抗凝血、降血脂、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昆布主要含有昆布多糖、昆布素、昆布酸、昆布醇、昆布甾醇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甲状腺肿大:昆布30克,海藻30克,煎水服。
2. 治颈淋巴结肿大:昆布30克,夏枯草15克,煎水服。
3. 治水肿:昆布30克,茯苓15克,泽泻10克,煎水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:532.
2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:42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:426.
【别名】海带、昆布菜、海草、海带菜、昆布藻
【英文名】Kombu
【来源】昆布为褐藻门,昆布科,昆布属植物,学名: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.
【植物形态】昆布为大型海藻,藻体呈带状,长可达1-2米,宽约20-30厘米。藻体表面光滑,暗绿色或橄榄绿色,背面较厚,有明显的纵肋。藻体分叶状和丝状两部分,叶状部分为藻体的主体,丝状部分为藻体的边缘。昆布的叶状部分呈长条形,边缘有锯齿状突起,叶状部分内部有气囊,使藻体浮于水面。
【产地分布】昆布主要产于我国沿海地区,如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省份,以及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昆布在夏秋季节采收,采收后洗净,晒干或烘干,然后剪成适当长度,即为药材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长条形,长30-100厘米,宽2-5厘米。表面暗绿色或橄榄绿色,背面较厚,有明显的纵肋。质韧,不易折断。气腥,味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咸。归肝、胃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昆布具有软坚散结、利水消肿、清热解毒、降脂降压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利水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昆布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、颈淋巴结肿大、水肿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10-30克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昆布具有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炎、抗凝血、降血脂、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昆布主要含有昆布多糖、昆布素、昆布酸、昆布醇、昆布甾醇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甲状腺肿大:昆布30克,海藻30克,煎水服。
2. 治颈淋巴结肿大:昆布30克,夏枯草15克,煎水服。
3. 治水肿:昆布30克,茯苓15克,泽泻10克,煎水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:532.
2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:42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:42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