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白皮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柳白皮晒干后泡水喝,能清热解毒,夏天用来泡茶很棒。但要密封保存,避免受潮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柳白皮 [liǔ bái pí]
【别名】柳树皮、柳皮、柳树根皮、柳根白皮
【英文名】Salix alba bark
【来源】柳白皮为杨柳科植物柳(Salix babylonica L.)的干燥树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柳树为落叶乔木,高达15米。树皮灰绿色,有纵裂;小枝细长,黄褐色,无毛。叶互生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9-16厘米,宽0.5-1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无毛;叶柄长5-10毫米,无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长圆柱形,长2-3厘米,花梗细,无毛;雌花序长圆柱形,长1-2厘米,花梗细,无毛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柳树分布广泛,主要生长在海拔100-2000米的山坡、河岸、湖边等地。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【采收加工】春、秋季采收,剥取树皮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柳白皮呈卷曲的长条状,长10-30厘米,宽1-2厘米。外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,有纵皱纹;内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,有细小的纵向纹理。质韧,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,寒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,利尿通淋,祛风止痛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、淋浊、热淋、尿血、风湿痹痛、牙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【药理研究】柳白皮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降血压、降血脂、抗凝血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柳白皮中含有黄酮类、三萜类、酚类、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湿热黄疸:柳白皮、茵陈、栀子、大黄等。
2. 治淋浊:柳白皮、车前子、泽泻、木通等。
3. 治风湿痹痛:柳白皮、羌活、独活、防己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张晓燕. 柳白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285-1288.
2. 赵志刚,王丽丽,张晓燕. 柳白皮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2,37(5):745-748.
3. 刘晓燕,张晓峰,张国华. 柳白皮抗肿瘤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10):1285-1288.
【别名】柳树皮、柳皮、柳树根皮、柳根白皮
【英文名】Salix alba bark
【来源】柳白皮为杨柳科植物柳(Salix babylonica L.)的干燥树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柳树为落叶乔木,高达15米。树皮灰绿色,有纵裂;小枝细长,黄褐色,无毛。叶互生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9-16厘米,宽0.5-1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无毛;叶柄长5-10毫米,无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长圆柱形,长2-3厘米,花梗细,无毛;雌花序长圆柱形,长1-2厘米,花梗细,无毛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柳树分布广泛,主要生长在海拔100-2000米的山坡、河岸、湖边等地。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【采收加工】春、秋季采收,剥取树皮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柳白皮呈卷曲的长条状,长10-30厘米,宽1-2厘米。外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,有纵皱纹;内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,有细小的纵向纹理。质韧,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,寒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,利尿通淋,祛风止痛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、淋浊、热淋、尿血、风湿痹痛、牙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【药理研究】柳白皮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降血压、降血脂、抗凝血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柳白皮中含有黄酮类、三萜类、酚类、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湿热黄疸:柳白皮、茵陈、栀子、大黄等。
2. 治淋浊:柳白皮、车前子、泽泻、木通等。
3. 治风湿痹痛:柳白皮、羌活、独活、防己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张晓燕. 柳白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285-1288.
2. 赵志刚,王丽丽,张晓燕. 柳白皮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2,37(5):745-748.
3. 刘晓燕,张晓峰,张国华. 柳白皮抗肿瘤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10):1285-128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