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葵子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龙葵子晒干后泡水喝,可清热解毒。但孕妇和脾胃虚寒者要慎用哦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龙葵子 [拼音:lóng kuí zǐ]
【别名】苦葵子、天茄子、黑茄子、野茄子、老鸦眼睛、黑天天、黑酸浆、黑葡萄、野海椒、野辣椒、野茄子、黑酸浆、黑葡萄、野海椒、野辣椒
【英文名】Solanum nigrum L. seed
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龙葵(Solanum nigrum L.)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龙葵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茎直立,多分枝,有棱,被疏柔毛。叶互生,卵形或长卵形,长3-10厘米,宽1.5-5厘米,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缘波状,两面被疏柔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长1-2厘米;花萼钟形,先端5裂,裂片卵形;花冠辐状,白色,直径约1厘米,5深裂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筒内,花丝短;子房2室,花柱丝状。浆果球形,成熟时黑色,直径约1厘米。种子多数,扁圆形,黑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龙葵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,生于田野、路旁、荒地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。
【药材性状】龙葵子呈扁圆形,直径约1毫米,表面黑色或黑褐色,有光泽,边缘微凹,一端有细小果柄痕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气微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,寒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,活血散瘀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、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、血瘀经闭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9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龙葵子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龙葵子主要含有生物碱、甾体、黄酮类、有机酸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不宜与碱性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龙葵子散:龙葵子、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栀子、大黄等,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。
2. 龙葵子丸:龙葵子、牛蒡子、连翘、桔梗、甘草等,用于治疗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。
3. 龙葵子煎:龙葵子、丹参、红花、川芎、赤芍等,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7.
【别名】苦葵子、天茄子、黑茄子、野茄子、老鸦眼睛、黑天天、黑酸浆、黑葡萄、野海椒、野辣椒、野茄子、黑酸浆、黑葡萄、野海椒、野辣椒
【英文名】Solanum nigrum L. seed
【来源】为茄科植物龙葵(Solanum nigrum L.)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龙葵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茎直立,多分枝,有棱,被疏柔毛。叶互生,卵形或长卵形,长3-10厘米,宽1.5-5厘米,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缘波状,两面被疏柔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长1-2厘米;花萼钟形,先端5裂,裂片卵形;花冠辐状,白色,直径约1厘米,5深裂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筒内,花丝短;子房2室,花柱丝状。浆果球形,成熟时黑色,直径约1厘米。种子多数,扁圆形,黑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龙葵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,生于田野、路旁、荒地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。
【药材性状】龙葵子呈扁圆形,直径约1毫米,表面黑色或黑褐色,有光泽,边缘微凹,一端有细小果柄痕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气微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苦,寒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,活血散瘀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、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、血瘀经闭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9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龙葵子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龙葵子主要含有生物碱、甾体、黄酮类、有机酸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不宜与碱性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龙葵子散:龙葵子、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栀子、大黄等,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。
2. 龙葵子丸:龙葵子、牛蒡子、连翘、桔梗、甘草等,用于治疗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。
3. 龙葵子煎:龙葵子、丹参、红花、川芎、赤芍等,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