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槟榔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马槟榔泡水喝可助消化,但别空腹喝,以免胃不舒服。保存要防潮,晒干后密封保存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马槟榔 [拼音:mǎ bīng lán]
【别名】槟榔子、大腹子、海南子、海南槟榔
【英文名】Areca catechu
【来源】马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马槟榔树高可达10米,树干直立,叶簇生于树顶,叶片长椭圆形,边缘波状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,花被片6,雄花的花被片较小,雌花的花被片较大。果实为核果,呈椭圆形,成熟时呈红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马槟榔主要产于我国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,东南亚各国也有栽培。
【采收加工】马槟榔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去壳取种子,再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马槟榔呈椭圆形或长圆形,表面棕褐色,有明显的纵皱纹,一端有圆形的种脐,另一端有狭长的种脊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断面呈淡黄色,有油性。气微香,味涩、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、辛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马槟榔具有消积导滞、行气、利水、杀虫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食积、腹胀、便秘、虫积腹痛、水肿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马槟榔的常用剂量为3-10克,煎服。主要用于治疗食积、腹胀、便秘、虫积腹痛、水肿等病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马槟榔具有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菌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疲劳、抗抑郁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马槟榔主要含有槟榔碱、槟榔酸、槟榔油、槟榔红素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马槟榔性温,有燥湿之效,故阴虚火旺、气虚者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马槟榔散:马槟榔、大黄、芒硝、槟榔子、木香等,用于治疗食积、腹胀、便秘等。
2. 马槟榔汤:马槟榔、厚朴、枳实、大黄等,用于治疗虫积腹痛、水肿等。
3. 马槟榔丸:马槟榔、大黄、槟榔子、木香等,用于治疗食积、腹胀、便秘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陈可冀,李可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卷二十三,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。
2. 张国华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卷二十三,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。
3. 王国强,李时珍《中华本草》卷二十三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年。
【别名】槟榔子、大腹子、海南子、海南槟榔
【英文名】Areca catechu
【来源】马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马槟榔树高可达10米,树干直立,叶簇生于树顶,叶片长椭圆形,边缘波状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,花被片6,雄花的花被片较小,雌花的花被片较大。果实为核果,呈椭圆形,成熟时呈红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马槟榔主要产于我国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,东南亚各国也有栽培。
【采收加工】马槟榔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去壳取种子,再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马槟榔呈椭圆形或长圆形,表面棕褐色,有明显的纵皱纹,一端有圆形的种脐,另一端有狭长的种脊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断面呈淡黄色,有油性。气微香,味涩、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、辛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马槟榔具有消积导滞、行气、利水、杀虫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食积、腹胀、便秘、虫积腹痛、水肿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马槟榔的常用剂量为3-10克,煎服。主要用于治疗食积、腹胀、便秘、虫积腹痛、水肿等病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马槟榔具有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菌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疲劳、抗抑郁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马槟榔主要含有槟榔碱、槟榔酸、槟榔油、槟榔红素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马槟榔性温,有燥湿之效,故阴虚火旺、气虚者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马槟榔散:马槟榔、大黄、芒硝、槟榔子、木香等,用于治疗食积、腹胀、便秘等。
2. 马槟榔汤:马槟榔、厚朴、枳实、大黄等,用于治疗虫积腹痛、水肿等。
3. 马槟榔丸:马槟榔、大黄、槟榔子、木香等,用于治疗食积、腹胀、便秘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陈可冀,李可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卷二十三,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。
2. 张国华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卷二十三,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。
3. 王国强,李时珍《中华本草》卷二十三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