虻虫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虻虫晒干后要放在干燥处保存,泡水喝时,先煎煮后服用,孕妇和体质虚弱者不宜使用哦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虻虫 [Ling Chong]
【别名】蜻蜓虫、虻子、蜻蜓蛹、蜻蜓幼虫、蜻蜓虫子
【英文名】Ling Chong
【来源】虻虫为蜻蜓科昆虫虻科昆虫虻的幼虫,主要来源于蜻蜓科昆虫虻科昆虫虻的幼虫。
【植物形态】虻虫的成虫为蜻蜓科昆虫,体型较大,体长可达60毫米以上,身体细长,头部较小,复眼大而突出,触角短小。幼虫为白色或淡黄色,体长可达30毫米,身体细长,头部较小,无触角,体节明显,腹部末端有尾须。
【产地分布】虻虫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虻虫的采收时间为夏季,当气温较高时,幼虫多在土壤中活动,此时采集较为容易。采集后,将虻虫放入清水中,去除杂质,晾干或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虻虫呈长圆柱形,长30~50毫米,直径2~3毫米。表面白色或淡黄色,有光泽,体节明显,腹部末端有尾须。质脆易折断,断面平坦,白色,有光泽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苦。归肝、肾、膀胱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虻虫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经止痛、利尿消肿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、跌打损伤、腰膝疼痛、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虻虫的用法用量为3~9克,煎服。主治病症包括:
1. 血瘀经闭:虻虫配伍当归、川芎、桃仁等,煎服。
2. 跌打损伤:虻虫配伍红花、乳香、没药等,煎服。
3. 腰膝疼痛:虻虫配伍杜仲、牛膝、桑寄生等,煎服。
4. 水肿:虻虫配伍茯苓、泽泻、猪苓等,煎服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虻虫具有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炎、镇痛、利尿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虻虫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脂肪、糖类、维生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虻虫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虻虫散:虻虫、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,煎服,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。
2. 虻虫汤:虻虫、红花、乳香、没药、杜仲、牛膝、桑寄生,煎服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腰膝疼痛。
3. 虻虫茯苓汤:虻虫、茯苓、泽泻、猪苓、白术、泽兰,煎服,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伯礼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2. 陈可冀,李时珍《中华本草》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3. 中药大辞典》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
【别名】蜻蜓虫、虻子、蜻蜓蛹、蜻蜓幼虫、蜻蜓虫子
【英文名】Ling Chong
【来源】虻虫为蜻蜓科昆虫虻科昆虫虻的幼虫,主要来源于蜻蜓科昆虫虻科昆虫虻的幼虫。
【植物形态】虻虫的成虫为蜻蜓科昆虫,体型较大,体长可达60毫米以上,身体细长,头部较小,复眼大而突出,触角短小。幼虫为白色或淡黄色,体长可达30毫米,身体细长,头部较小,无触角,体节明显,腹部末端有尾须。
【产地分布】虻虫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虻虫的采收时间为夏季,当气温较高时,幼虫多在土壤中活动,此时采集较为容易。采集后,将虻虫放入清水中,去除杂质,晾干或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虻虫呈长圆柱形,长30~50毫米,直径2~3毫米。表面白色或淡黄色,有光泽,体节明显,腹部末端有尾须。质脆易折断,断面平坦,白色,有光泽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苦。归肝、肾、膀胱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虻虫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经止痛、利尿消肿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、跌打损伤、腰膝疼痛、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虻虫的用法用量为3~9克,煎服。主治病症包括:
1. 血瘀经闭:虻虫配伍当归、川芎、桃仁等,煎服。
2. 跌打损伤:虻虫配伍红花、乳香、没药等,煎服。
3. 腰膝疼痛:虻虫配伍杜仲、牛膝、桑寄生等,煎服。
4. 水肿:虻虫配伍茯苓、泽泻、猪苓等,煎服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虻虫具有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炎、镇痛、利尿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虻虫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脂肪、糖类、维生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虻虫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虻虫散:虻虫、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,煎服,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。
2. 虻虫汤:虻虫、红花、乳香、没药、杜仲、牛膝、桑寄生,煎服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腰膝疼痛。
3. 虻虫茯苓汤:虻虫、茯苓、泽泻、猪苓、白术、泽兰,煎服,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伯礼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2. 陈可冀,李时珍《中华本草》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3. 中药大辞典》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