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香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木香晒干后保存,泡茶或炖汤时放一点,能去腥增香,但孕妇和胃寒者要少用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木香 [Mù xiāng]
【别名】川木香、广木香、云木香、青木香、土木香、香附子、香附、香附子根
【英文名】Costus root
【来源】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(Costus wenyujin Y. Y. Tang et Z. D. Liu)的干燥根。
【植物形态】木香植株高可达1.5米,根粗壮,肉质,外皮灰褐色,有明显的环节。茎直立,叶互生,叶片长椭圆形,边缘有锯齿。头状花序顶生,花黄色,花期夏季。果为瘦果,黑色,果期秋季。
【产地分布】木香主要产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地,生长于海拔1000-3000米的山坡、林缘、草地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干燥,切片或段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圆柱形或圆锥形,长5-20cm,直径1-2.5cm。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灰白色至黄棕色,皮部与木部易分离,木部呈放射状纹理。气香特异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木香具有行气止痛、健脾消食、解毒消肿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理气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法用量:煎服,3-10g。主治病症:用于治疗脾胃气滞、脘腹胀满、食少吐泻、泻痢腹痛、胸胁胀痛、泄泻、便秘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木香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抗凝血、抗血栓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木香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木香内酯、木香酸、木香醇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巴豆、牵牛子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木香散:木香、香附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,用于治疗脾胃气滞、脘腹胀满。
2. 木香煎:木香、黄连、黄芩、白芍、甘草,用于治疗湿热泻痢。
3. 木香汤:木香、白术、茯苓、泽泻、猪苓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少吐泻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8.
【别名】川木香、广木香、云木香、青木香、土木香、香附子、香附、香附子根
【英文名】Costus root
【来源】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(Costus wenyujin Y. Y. Tang et Z. D. Liu)的干燥根。
【植物形态】木香植株高可达1.5米,根粗壮,肉质,外皮灰褐色,有明显的环节。茎直立,叶互生,叶片长椭圆形,边缘有锯齿。头状花序顶生,花黄色,花期夏季。果为瘦果,黑色,果期秋季。
【产地分布】木香主要产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地,生长于海拔1000-3000米的山坡、林缘、草地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干燥,切片或段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圆柱形或圆锥形,长5-20cm,直径1-2.5cm。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,有纵皱纹及须根痕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灰白色至黄棕色,皮部与木部易分离,木部呈放射状纹理。气香特异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木香具有行气止痛、健脾消食、解毒消肿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理气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法用量:煎服,3-10g。主治病症:用于治疗脾胃气滞、脘腹胀满、食少吐泻、泻痢腹痛、胸胁胀痛、泄泻、便秘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木香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抗凝血、抗血栓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木香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木香内酯、木香酸、木香醇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巴豆、牵牛子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木香散:木香、香附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,用于治疗脾胃气滞、脘腹胀满。
2. 木香煎:木香、黄连、黄芩、白芍、甘草,用于治疗湿热泻痢。
3. 木香汤:木香、白术、茯苓、泽泻、猪苓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少吐泻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