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瓜叶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丝瓜叶晒干保存,泡水喝能清热解毒,夏天煮粥放点,营养又健康,但脾胃虚寒的亲们要适量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丝瓜叶 [拼音:sī shā yè]
【别名】丝瓜藤叶、天丝瓜叶、天丝瓜藤叶
【英文名】Luffa cylindrica (L.) Roem. Leaf
【来源】丝瓜叶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(L.) Roem. 的干燥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丝瓜叶为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。茎细长,有棱沟,绿色。叶互生,叶片心形或宽卵形,长5-10厘米,宽4-8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心形,边缘波状,叶柄长3-5厘米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,雌花单生,花梗细长。果实为长圆柱形,表面有纵棱,熟时黄色,内有海绵状纤维。种子多数,扁平,黑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丝瓜叶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各省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等地。此外,东南亚、南亚等地区也有分布。
【采收加工】丝瓜叶在夏、秋季采摘,采摘后晒干或阴干,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干燥丝瓜叶呈绿色或黄绿色,叶片皱缩,完整叶片呈心形或宽卵形,边缘波状,叶柄细长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凉,味甘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消肿止痛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痔疮出血、痈肿疮毒等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15克;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丝瓜叶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降血压、降血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丝瓜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,如皂苷、黄酮类化合物、多糖、氨基酸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感冒发热:丝瓜叶15克,薄荷10克,煎汤服。
2. 治咽喉肿痛:丝瓜叶15克,金银花10克,煎汤服。
3. 治吐血、衄血:丝瓜叶30克,白茅根15克,煎汤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陈世良,李时珍. 《本草纲目》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2. 中药学》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1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》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
【别名】丝瓜藤叶、天丝瓜叶、天丝瓜藤叶
【英文名】Luffa cylindrica (L.) Roem. Leaf
【来源】丝瓜叶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(L.) Roem. 的干燥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丝瓜叶为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。茎细长,有棱沟,绿色。叶互生,叶片心形或宽卵形,长5-10厘米,宽4-8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心形,边缘波状,叶柄长3-5厘米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,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,雌花单生,花梗细长。果实为长圆柱形,表面有纵棱,熟时黄色,内有海绵状纤维。种子多数,扁平,黑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丝瓜叶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各省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等地。此外,东南亚、南亚等地区也有分布。
【采收加工】丝瓜叶在夏、秋季采摘,采摘后晒干或阴干,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干燥丝瓜叶呈绿色或黄绿色,叶片皱缩,完整叶片呈心形或宽卵形,边缘波状,叶柄细长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凉,味甘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消肿止痛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痔疮出血、痈肿疮毒等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15克;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丝瓜叶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降血压、降血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丝瓜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,如皂苷、黄酮类化合物、多糖、氨基酸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感冒发热:丝瓜叶15克,薄荷10克,煎汤服。
2. 治咽喉肿痛:丝瓜叶15克,金银花10克,煎汤服。
3. 治吐血、衄血:丝瓜叶30克,白茅根15克,煎汤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陈世良,李时珍. 《本草纲目》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2. 中药学》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1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》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