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白菊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小白菊泡水喝,清热解毒效果好,但别泡太久,否则苦味重。感冒时泡一杯,轻松缓解喉咙痛。记得密封保存,防潮防霉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小白菊 [Xiaobaiju]
【别名】白菊花、野菊花、山菊花、地菊花
【英文名】Dendranthema indicum
【来源】小白菊为菊科植物Dendranthema indicum L. 的干燥头状花序。
【植物形态】小白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100cm。根状茎短,直立。茎直立,单生或少数丛生,上部被稀疏的短柔毛。基生叶丛生,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边缘有锯齿;茎生叶互生,较小,叶柄短。头状花序顶生,直径2-3cm,总苞片多层,外层绿色,内层白色;花托扁平;舌状花白色,管状花黄色。花期9-10月,果期10-11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小白菊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生长于海拔200-2000m的山坡、路边、林缘及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小白菊在秋季花盛开时采收,割取花头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小白菊呈球形或半球形,直径1-2.5cm。总苞片多层,外层绿色,内层白色,边缘膜质;花托扁平,直径0.5-1cm;舌状花白色,管状花黄色。气清香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小白菊性寒,味苦、辛。归肝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小白菊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消肿、散风清热、明目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头痛、目赤、咽喉肿痛、痈肿疮毒、皮肤瘙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小白菊煎服,常用量为9-15g。可单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。
【药理研究】小白菊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药理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小白菊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黄酮类、萜类、生物碱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小白菊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感冒发热:小白菊、金银花、连翘各9g,煎服。
2. 治头痛:小白菊、白芷、川芎各9g,煎服。
3. 治目赤:小白菊、决明子、菊花各9g,煎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
【别名】白菊花、野菊花、山菊花、地菊花
【英文名】Dendranthema indicum
【来源】小白菊为菊科植物Dendranthema indicum L. 的干燥头状花序。
【植物形态】小白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100cm。根状茎短,直立。茎直立,单生或少数丛生,上部被稀疏的短柔毛。基生叶丛生,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边缘有锯齿;茎生叶互生,较小,叶柄短。头状花序顶生,直径2-3cm,总苞片多层,外层绿色,内层白色;花托扁平;舌状花白色,管状花黄色。花期9-10月,果期10-11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小白菊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生长于海拔200-2000m的山坡、路边、林缘及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小白菊在秋季花盛开时采收,割取花头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小白菊呈球形或半球形,直径1-2.5cm。总苞片多层,外层绿色,内层白色,边缘膜质;花托扁平,直径0.5-1cm;舌状花白色,管状花黄色。气清香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小白菊性寒,味苦、辛。归肝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小白菊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消肿、散风清热、明目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头痛、目赤、咽喉肿痛、痈肿疮毒、皮肤瘙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小白菊煎服,常用量为9-15g。可单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。
【药理研究】小白菊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药理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小白菊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黄酮类、萜类、生物碱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小白菊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感冒发热:小白菊、金银花、连翘各9g,煎服。
2. 治头痛:小白菊、白芷、川芎各9g,煎服。
3. 治目赤:小白菊、决明子、菊花各9g,煎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