薏苡仁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薏苡仁要晒干保存,煮粥或炖汤时加一把,清热又利湿,但脾胃虚寒的亲们要适量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薏苡仁 [Yì Yǐ Rén]
【别名】米仁、苡仁、薏米、薏珠子
【英文名】Coix Seed
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薏苡(Coix lacryma-jobi L. var. ma-yuen (Roman.) Stapf)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薏苡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1-2米。须根粗壮,白色。秆直立,节部常有白粉。叶互生,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10-40厘米,宽2-8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粗糙,中脉明显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0-30厘米;小穗卵圆形,长5-7毫米,先端钝圆,有芒;颖膜质,先端钝,边缘有纤毛;外稃革质,先端钝,边缘有纤毛;内稃与外稃几等长;雄蕊3,花药黄色。种子卵圆形,白色或淡黄色,有光泽。
【产地分布】薏苡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各省,如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此外,东南亚、非洲、美洲等地区也有栽培。
【采收加工】薏苡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薏苡仁呈椭圆形或宽椭圆形,长4-8毫米,宽3-5毫米。表面乳白色,光滑,有细皱纹。一端较窄,有淡棕色点状种脐;另一端钝圆,有淡棕色点状合点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微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凉,味甘、淡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止泻、清热排脓、除痹止痛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利水渗湿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薏苡仁的用法用量为9-30克。主要用于治疗水肿、脚气、泄泻、淋浊、白带、风湿痹痛、肺痈、肠痈等病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薏苡仁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降血糖、降血脂、抗过敏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薏苡仁主要含有薏苡仁多糖、薏苡仁油、薏苡仁苷、薏苡素、薏苡醇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薏苡仁性凉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薏苡仁汤:薏苡仁30克,茯苓15克,泽泻10克,白术10克,水煎服,用于治疗水肿、泄泻等。
2. 薏苡仁粥:薏苡仁50克,大米100克,加水适量,煮至熟烂,用于治疗脾虚泄泻、食欲不振等。
3. 薏苡仁茶:薏苡仁10克,绿茶3克,用开水冲泡,代茶饮,用于清热解毒、利水消肿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
【别名】米仁、苡仁、薏米、薏珠子
【英文名】Coix Seed
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薏苡(Coix lacryma-jobi L. var. ma-yuen (Roman.) Stapf)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薏苡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1-2米。须根粗壮,白色。秆直立,节部常有白粉。叶互生,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10-40厘米,宽2-8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粗糙,中脉明显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0-30厘米;小穗卵圆形,长5-7毫米,先端钝圆,有芒;颖膜质,先端钝,边缘有纤毛;外稃革质,先端钝,边缘有纤毛;内稃与外稃几等长;雄蕊3,花药黄色。种子卵圆形,白色或淡黄色,有光泽。
【产地分布】薏苡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各省,如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此外,东南亚、非洲、美洲等地区也有栽培。
【采收加工】薏苡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薏苡仁呈椭圆形或宽椭圆形,长4-8毫米,宽3-5毫米。表面乳白色,光滑,有细皱纹。一端较窄,有淡棕色点状种脐;另一端钝圆,有淡棕色点状合点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微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凉,味甘、淡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止泻、清热排脓、除痹止痛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利水渗湿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薏苡仁的用法用量为9-30克。主要用于治疗水肿、脚气、泄泻、淋浊、白带、风湿痹痛、肺痈、肠痈等病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薏苡仁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降血糖、降血脂、抗过敏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薏苡仁主要含有薏苡仁多糖、薏苡仁油、薏苡仁苷、薏苡素、薏苡醇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薏苡仁性凉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薏苡仁汤:薏苡仁30克,茯苓15克,泽泻10克,白术10克,水煎服,用于治疗水肿、泄泻等。
2. 薏苡仁粥:薏苡仁50克,大米100克,加水适量,煮至熟烂,用于治疗脾虚泄泻、食欲不振等。
3. 薏苡仁茶:薏苡仁10克,绿茶3克,用开水冲泡,代茶饮,用于清热解毒、利水消肿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