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前子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车前子泡水喝能清热利尿,但别放太久,以免变质。最好现泡现喝,孕妇和脾胃虚寒的朋友要适量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车前子 [拼音:chē qián zǐ]
【别名】车前草、车轮菜、牛舌草、鸭舌草、地胆草等
【英文名】Plantago asiatica L.
【来源】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车前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15-30cm。根茎短,须根多数。叶基生,叶片纸质,广卵形或广披针形,长6-12cm,宽3-6cm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楔形,边缘波状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;叶柄长5-20cm,密被短柔毛。花茎直立,高10-20cm,密被短柔毛;穗状花序顶生,花小,白色;花被5,披针形,先端钝;雄蕊5,花丝细长;子房上位,花柱细长。花期6-9月,果期9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车前子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生长于田野、路旁、湿地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车前子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下种子,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车前子呈扁平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2-3.5mm,宽1-1.5mm。表面黄棕色或深棕色,有细皱纹,一端有白色点状种脐,另一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。质硬,易碎。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甘。归肝、肾、膀胱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、渗湿止泻、明目、祛痰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利尿药、清热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
1. 用法用量:内服,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
2. 主治病症:用于湿热黄疸、小便不利、淋浊、水肿、泄泻、目赤肿痛、咳嗽痰多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
1. 利尿作用:车前子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,能增加尿量,降低血压。
2. 抗炎作用:车前子具有抗炎作用,能抑制炎症反应。
3. 抗菌作用:车前子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车前子主要含有车前苷、车前子酸、车前子苷元、车前子苷醇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2.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车前子散:车前子、泽泻、白术等,用于湿热黄疸、小便不利。
2. 车前子汤:车前子、茯苓、泽泻等,用于水肿、泄泻。
3. 车前子丸:车前子、菊花、决明子等,用于目赤肿痛、视物不清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57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【别名】车前草、车轮菜、牛舌草、鸭舌草、地胆草等
【英文名】Plantago asiatica L.
【来源】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车前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15-30cm。根茎短,须根多数。叶基生,叶片纸质,广卵形或广披针形,长6-12cm,宽3-6cm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楔形,边缘波状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;叶柄长5-20cm,密被短柔毛。花茎直立,高10-20cm,密被短柔毛;穗状花序顶生,花小,白色;花被5,披针形,先端钝;雄蕊5,花丝细长;子房上位,花柱细长。花期6-9月,果期9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车前子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生长于田野、路旁、湿地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车前子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下种子,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车前子呈扁平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2-3.5mm,宽1-1.5mm。表面黄棕色或深棕色,有细皱纹,一端有白色点状种脐,另一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。质硬,易碎。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甘。归肝、肾、膀胱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、渗湿止泻、明目、祛痰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利尿药、清热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
1. 用法用量:内服,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
2. 主治病症:用于湿热黄疸、小便不利、淋浊、水肿、泄泻、目赤肿痛、咳嗽痰多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
1. 利尿作用:车前子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,能增加尿量,降低血压。
2. 抗炎作用:车前子具有抗炎作用,能抑制炎症反应。
3. 抗菌作用:车前子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车前子主要含有车前苷、车前子酸、车前子苷元、车前子苷醇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2.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车前子散:车前子、泽泻、白术等,用于湿热黄疸、小便不利。
2. 车前子汤:车前子、茯苓、泽泻等,用于水肿、泄泻。
3. 车前子丸:车前子、菊花、决明子等,用于目赤肿痛、视物不清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57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