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当归要密封保存,泡水喝时,月经期间不宜饮用,搭配红枣效果更佳,但别喝太多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当归 [Dāngguī]
【别名】秦归、云归、西归、全当归、当归身、当归尾、当归头、归身、归尾、归头
【英文名】Angelica sinensis
【来源】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(Oliv.) Diels的干燥根。
【植物形态】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0.5-1.5米。根粗壮,圆柱形,外皮黄棕色,有纵皱纹。茎直立,上部分枝,叶互生,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,小叶3-5对,边缘有锯齿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,花小,白色或淡黄色。果实为双悬果,椭圆形,成熟时棕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当归主要产于中国四川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,生长于海拔1000-3000米的山地林缘、草坡或灌丛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当归一般在秋季采挖,挖出后除去须根及泥沙,洗净,润透,切片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【药材性状】当归呈圆柱形,长15-25厘米,直径1.5-3.5厘米。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,有纵皱纹、横长皮孔及支根痕。质硬而脆,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皮部厚,有裂隙及多数油点。气香,味甘、辛、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当归性温,味甘、辛,归心、肝、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当归具有补血调经、活血止痛、润肠通便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血药、活血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当归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、痛经、血虚头晕、面色苍白、血瘀腹痛、跌打损伤、便秘等症状。用法用量:煎服,5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当归具有抗炎、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调节免疫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当归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有机酸、糖类、氨基酸、维生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当归性温,有热病、血热、阴虚火旺者慎用。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当归补血汤:当归、黄芪、白芍、熟地黄、川芎、党参、炙甘草。
2. 当归四逆汤:当归、桂枝、白芍、细辛、甘草。
3. 当归芍药散: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白术、茯苓、泽泻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伯礼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. 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年.
2. 陈可冀,李时珍《中华本草》.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年.
3. 中药大辞典》.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年.
【别名】秦归、云归、西归、全当归、当归身、当归尾、当归头、归身、归尾、归头
【英文名】Angelica sinensis
【来源】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(Oliv.) Diels的干燥根。
【植物形态】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0.5-1.5米。根粗壮,圆柱形,外皮黄棕色,有纵皱纹。茎直立,上部分枝,叶互生,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,小叶3-5对,边缘有锯齿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,花小,白色或淡黄色。果实为双悬果,椭圆形,成熟时棕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当归主要产于中国四川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,生长于海拔1000-3000米的山地林缘、草坡或灌丛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当归一般在秋季采挖,挖出后除去须根及泥沙,洗净,润透,切片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【药材性状】当归呈圆柱形,长15-25厘米,直径1.5-3.5厘米。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,有纵皱纹、横长皮孔及支根痕。质硬而脆,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皮部厚,有裂隙及多数油点。气香,味甘、辛、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当归性温,味甘、辛,归心、肝、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当归具有补血调经、活血止痛、润肠通便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血药、活血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当归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、痛经、血虚头晕、面色苍白、血瘀腹痛、跌打损伤、便秘等症状。用法用量:煎服,5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当归具有抗炎、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调节免疫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当归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有机酸、糖类、氨基酸、维生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当归性温,有热病、血热、阴虚火旺者慎用。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当归补血汤:当归、黄芪、白芍、熟地黄、川芎、党参、炙甘草。
2. 当归四逆汤:当归、桂枝、白芍、细辛、甘草。
3. 当归芍药散: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白术、茯苓、泽泻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伯礼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. 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年.
2. 陈可冀,李时珍《中华本草》.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年.
3. 中药大辞典》.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年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