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竹壳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淡竹壳晒干后泡水喝,清热解毒,适合夏天饮用。记得密封保存,泡水时加点红枣,味道更佳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淡竹壳 [拼音:dàn zhú ké]
【别名】淡竹皮、淡竹叶、淡竹笋壳、淡竹壳皮
【英文名】Phyllostachys nigra var. henonis sheath
【来源】淡竹壳为禾本科植物淡竹(Phyllostachys nigra var. henonis)的茎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淡竹为常绿乔木,高可达20米。茎直立,节间长,直径可达10厘米;叶线形,长10-20厘米,宽约1厘米;花穗长10-20厘米,小穗长圆形,长5-7毫米;果实为颖果,长圆形,长约5毫米。淡竹壳为淡绿色,质地坚韧,表面光滑。
【产地分布】淡竹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,如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区。
【采收加工】淡竹壳在春季或秋季采收,采收后去除外层老皮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淡竹壳呈长条形,长10-30厘米,宽1-2厘米,厚0.1-0.3厘米。表面淡绿色,光滑,有纵皱纹;质坚韧,不易折断;断面呈淡黄色,纤维状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淡竹壳性平,味甘、淡。归肺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淡竹壳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、凉血止血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、水肿、小便不利、吐血、衄血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15克;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淡竹壳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淡竹壳主要含有黄酮类、多糖类、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体弱者慎用。不宜与寒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淡竹壳汤:淡竹壳15克,水煎服,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。
2. 淡竹壳散:淡竹壳10克,研末,每次3克,温开水送服,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。
3. 淡竹壳膏:淡竹壳30克,煎水取汁,加入适量蜂蜜,熬制成膏,用于治疗吐血、衄血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王丽丽. 淡竹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978-1981.
2. 陈丽华,张晓红,刘晓燕. 淡竹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2):1-4.
【别名】淡竹皮、淡竹叶、淡竹笋壳、淡竹壳皮
【英文名】Phyllostachys nigra var. henonis sheath
【来源】淡竹壳为禾本科植物淡竹(Phyllostachys nigra var. henonis)的茎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淡竹为常绿乔木,高可达20米。茎直立,节间长,直径可达10厘米;叶线形,长10-20厘米,宽约1厘米;花穗长10-20厘米,小穗长圆形,长5-7毫米;果实为颖果,长圆形,长约5毫米。淡竹壳为淡绿色,质地坚韧,表面光滑。
【产地分布】淡竹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,如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区。
【采收加工】淡竹壳在春季或秋季采收,采收后去除外层老皮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淡竹壳呈长条形,长10-30厘米,宽1-2厘米,厚0.1-0.3厘米。表面淡绿色,光滑,有纵皱纹;质坚韧,不易折断;断面呈淡黄色,纤维状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淡竹壳性平,味甘、淡。归肺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淡竹壳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、凉血止血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、水肿、小便不利、吐血、衄血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15克;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淡竹壳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淡竹壳主要含有黄酮类、多糖类、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体弱者慎用。不宜与寒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淡竹壳汤:淡竹壳15克,水煎服,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。
2. 淡竹壳散:淡竹壳10克,研末,每次3克,温开水送服,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。
3. 淡竹壳膏:淡竹壳30克,煎水取汁,加入适量蜂蜜,熬制成膏,用于治疗吐血、衄血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王丽丽. 淡竹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978-1981.
2. 陈丽华,张晓红,刘晓燕. 淡竹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2):1-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