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豆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刀豆晒干后保存,炖肉或煮粥时放一把,能去腥增香,但别煮太久,以免太烂不好吃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刀豆 [拼音:dāo dòu]
【别名】刀豆子、刀豆仁、刀豆壳、刀豆叶
【英文名】Canavalia gladiata
【来源】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(Jacq.) DC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刀豆为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,高可达2-3米。茎细长,有棱,被疏柔毛。叶为三出复叶,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5-10厘米,宽2-4厘米,先端钝,基部楔形,两面被疏柔毛;托叶线状披针形,长约1厘米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小,白色;花梗细长,被疏柔毛;花萼钟状,先端5裂;花冠蝶形,旗瓣白色,翼瓣淡紫色,龙骨瓣淡紫色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被疏柔毛。荚果带形,长10-20厘米,宽1-1.5厘米,先端渐尖,有种子10-14粒;种子肾形,长约1.5厘米,宽约1厘米,种皮棕色,有光泽。花期夏季,果期秋季。
【产地分布】刀豆原产于南美洲,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刀豆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下种子,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刀豆呈肾形,略扁,长1.5-2厘米,宽1-1.5厘米。表面棕色或棕褐色,光滑,有光泽。种脐位于一端,呈圆形或椭圆形,棕褐色。种皮坚硬,不易破碎。种仁黄白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、淡。归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刀豆具有温中散寒,下气止呃,健脾止泻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气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刀豆煎服,常用量为9-15克。主治呃逆、呕吐、泄泻、小儿疳积等病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刀豆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菌作用:刀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。
2. 抗病毒作用:刀豆提取物对流感病毒、HIV等病毒有抑制作用。
3. 抗肿瘤作用:刀豆提取物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刀豆主要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成分。其中,蛋白质含量较高,约30%。
【使用禁忌】刀豆性温,有实热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刀豆散:刀豆、吴茱萸、生姜等,用于治疗呃逆。
2. 刀豆粥:刀豆、大米等,用于治疗泄泻。
3. 刀豆炖牛肉:刀豆、牛肉等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【别名】刀豆子、刀豆仁、刀豆壳、刀豆叶
【英文名】Canavalia gladiata
【来源】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(Jacq.) DC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刀豆为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,高可达2-3米。茎细长,有棱,被疏柔毛。叶为三出复叶,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5-10厘米,宽2-4厘米,先端钝,基部楔形,两面被疏柔毛;托叶线状披针形,长约1厘米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小,白色;花梗细长,被疏柔毛;花萼钟状,先端5裂;花冠蝶形,旗瓣白色,翼瓣淡紫色,龙骨瓣淡紫色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被疏柔毛。荚果带形,长10-20厘米,宽1-1.5厘米,先端渐尖,有种子10-14粒;种子肾形,长约1.5厘米,宽约1厘米,种皮棕色,有光泽。花期夏季,果期秋季。
【产地分布】刀豆原产于南美洲,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刀豆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下种子,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刀豆呈肾形,略扁,长1.5-2厘米,宽1-1.5厘米。表面棕色或棕褐色,光滑,有光泽。种脐位于一端,呈圆形或椭圆形,棕褐色。种皮坚硬,不易破碎。种仁黄白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、淡。归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刀豆具有温中散寒,下气止呃,健脾止泻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气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刀豆煎服,常用量为9-15克。主治呃逆、呕吐、泄泻、小儿疳积等病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刀豆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菌作用:刀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。
2. 抗病毒作用:刀豆提取物对流感病毒、HIV等病毒有抑制作用。
3. 抗肿瘤作用:刀豆提取物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刀豆主要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成分。其中,蛋白质含量较高,约30%。
【使用禁忌】刀豆性温,有实热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刀豆散:刀豆、吴茱萸、生姜等,用于治疗呃逆。
2. 刀豆粥:刀豆、大米等,用于治疗泄泻。
3. 刀豆炖牛肉:刀豆、牛肉等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