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地龙

驱虫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4年10月12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地龙要阴凉处保存,泡水喝时,搭配点红枣,晚上睡前喝,有助于安神助眠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地龙
【中药名】地龙 [拼音:dì lóng]
【别名】蚯蚓、地龙子、土龙、地龙虫、地龙干、地龙粉
【英文名】Earthworm
【来源】地龙为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蚯蚓科动物参环毛蚓[Pheretima aspergillum(Perrier)]或通俗环毛蚓[Pheretima vulgaris Blanchard]的干燥体。
【植物形态】地龙体长10-20厘米,呈圆柱形,前端稍尖,后端钝圆。体表光滑,呈黄褐色或灰褐色。体节明显,每节有刚毛一对,刚毛长而硬。头部有口,口周围有触须一对。体腔内有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。
【产地分布】地龙主要分布在中国、日本、朝鲜、印度等地。在中国,主要产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省。
【采收加工】地龙在夏、秋两季捕捉,以雨后或久雨初晴时捕捉为佳。捕捉后,置沸水中烫死,或用酒炒,干燥后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地龙呈圆柱形,长10-20厘米,直径0.3-0.5厘米。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,有光泽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呈淡黄色。气腥,味微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咸。归肝、肾、膀胱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地龙具有清热、平肝、通络、利尿、平喘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平肝药、通络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地龙常用于治疗高热、惊痫、中风、半身不遂、腰膝酸痛、尿路感染、哮喘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5-10克;研末,每次1-2克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地龙具有抗炎、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过敏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地龙主要含有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脂肪、糖类、矿物质、维生素等成分。其中,蛋白质含量较高,具有多种生物活性。
【使用禁忌】地龙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地龙汤:地龙、钩藤、全蝎、僵蚕、白芍、甘草,用于治疗中风、半身不遂。
2. 地龙散:地龙、牛蒡子、蝉蜕、僵蚕、全蝎,用于治疗哮喘。
3. 地龙丸:地龙、牛蒡子、蝉蜕、僵蚕、全蝎、白附子、僵蚕,用于治疗惊痫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3. 张伯礼,李可,王永炎. 中药临床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8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