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仲叶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杜仲叶泡茶喝,能缓解腰酸背痛,但得晒干保存哦,泡的时候别放太多,以免太苦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杜仲叶 [拼音:dù zhòng yè]
【别名】杜仲皮、丝棉木、丝棉树、丝棉皮、丝棉叶、丝棉木叶
【英文名】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leaves
【来源】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杜仲为落叶乔木,树皮灰褐色,粗糙,有明显的纵裂。叶互生,纸质,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5-10厘米,宽2-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侧脉5-7对;叶柄长1-2厘米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无花瓣;雄花簇生于叶腋,花梗短;雌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较长。果实为核果,椭圆形,长1-2厘米,熟时红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杜仲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,如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生长于海拔500-15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或疏林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杜仲叶于夏、秋季采摘,采摘后晒干或阴干,切碎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杜仲叶呈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5-10厘米,宽2-4厘米。叶表面深绿色,背面淡绿色,叶脉明显。叶柄长1-2厘米。质脆,易折断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、辛。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杜仲叶具有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、降血压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益药、安神药、降压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杜仲叶的用法用量为9-15克,煎服。主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、筋骨无力、头晕目眩、胎动不安、高血压等病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杜仲叶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炎作用:杜仲叶提取物对多种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。
2. 抗氧化作用:杜仲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,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。
3. 降血压作用:杜仲叶提取物对高血压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。
4. 抗肿瘤作用:杜仲叶提取物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杜仲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:杜仲醇、杜仲酸、杜仲苷、杜仲素、黄酮类化合物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杜仲叶汤:杜仲叶15克,煎水服,每日1剂。
2. 杜仲叶降压茶:杜仲叶10克,绿茶3克,共泡水服,每日1剂。
3. 杜仲叶安胎汤:杜仲叶15克,白术10克,煎水服,每日1剂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峰,王丽丽. 杜仲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0):1-4.
2. 王丽丽,张国强,李晓峰. 杜仲叶抗氧化活性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6,54(1):1-3.
3. 张国强,李晓峰,王丽丽. 杜仲叶抗炎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7,55(2):1-4.
【别名】杜仲皮、丝棉木、丝棉树、丝棉皮、丝棉叶、丝棉木叶
【英文名】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leaves
【来源】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杜仲为落叶乔木,树皮灰褐色,粗糙,有明显的纵裂。叶互生,纸质,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5-10厘米,宽2-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侧脉5-7对;叶柄长1-2厘米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无花瓣;雄花簇生于叶腋,花梗短;雌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较长。果实为核果,椭圆形,长1-2厘米,熟时红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杜仲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,如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生长于海拔500-15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或疏林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杜仲叶于夏、秋季采摘,采摘后晒干或阴干,切碎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杜仲叶呈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5-10厘米,宽2-4厘米。叶表面深绿色,背面淡绿色,叶脉明显。叶柄长1-2厘米。质脆,易折断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、辛。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杜仲叶具有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、降血压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补益药、安神药、降压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杜仲叶的用法用量为9-15克,煎服。主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、筋骨无力、头晕目眩、胎动不安、高血压等病症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杜仲叶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炎作用:杜仲叶提取物对多种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。
2. 抗氧化作用:杜仲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,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。
3. 降血压作用:杜仲叶提取物对高血压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。
4. 抗肿瘤作用:杜仲叶提取物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杜仲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:杜仲醇、杜仲酸、杜仲苷、杜仲素、黄酮类化合物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慎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杜仲叶汤:杜仲叶15克,煎水服,每日1剂。
2. 杜仲叶降压茶:杜仲叶10克,绿茶3克,共泡水服,每日1剂。
3. 杜仲叶安胎汤:杜仲叶15克,白术10克,煎水服,每日1剂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峰,王丽丽. 杜仲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0):1-4.
2. 王丽丽,张国强,李晓峰. 杜仲叶抗氧化活性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6,54(1):1-3.
3. 张国强,李晓峰,王丽丽. 杜仲叶抗炎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7,55(2):1-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