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覆盆子

补益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4年06月26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覆盆子要放阴凉处保存,泡水喝能补肾,晚上喝效果更好,但脾胃虚寒的人要适量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覆盆子
【中药名】覆盆子 [拼音:fù pén zi]
【别名】刺蒺藜、乌莓、悬钩子、刺泡子、刺泡藤、刺泡草、刺泡果、刺泡树、刺泡木、刺泡子、刺泡子藤、刺泡子树、刺泡子木、刺泡子草、刺泡子果、刺泡子藤、刺泡子树、刺泡子木、刺泡子草、刺泡子果
【英文名】Rubus coreanus
【来源】蔷薇科植物覆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覆盆子为落叶灌木,高1-2米。茎直立,有棱,密被短柔毛。单叶互生,叶片卵形或椭圆形,长3-7厘米,宽2-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灰白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;叶柄长1-2厘米,密被短柔毛。花单生或数朵成伞房状花序,花梗长1-2厘米,密被短柔毛;花直径1-1.5厘米;花瓣5,白色,倒卵形;雄蕊多数;花柱2,离生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5-8毫米,熟时红色,肉质,有香气;种子多数,肾形,棕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6-7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覆盆子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,生于山坡、山谷、林缘、路旁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,晒干,除去杂质。
【药材性状】覆盆子呈球形或椭圆形,直径5-8毫米。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,有光泽,顶端有残存的花柱,基部有果柄痕。果肉柔软,易剥离。种子多数,肾形,棕色。气微,味微酸、涩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微温,味甘、酸。归肝、肾、膀胱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覆盆子具有益肾、固精、缩尿、明目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肾虚腰痛、遗精滑精、遗尿尿频、目暗不明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覆盆子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肿瘤、抗疲劳、抗衰老、调节免疫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覆盆子主要含有黄酮类、三萜类、有机酸类、糖类、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过量服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覆盆子散:覆盆子、五味子、枸杞子、菟丝子、车前子、桑螵蛸、益智仁、山药、茯苓、甘草。用于治疗肾虚腰痛、遗精滑精、遗尿尿频等病症。
2. 覆盆子丸:覆盆子、五味子、枸杞子、菟丝子、车前子、桑螵蛸、益智仁、山药、茯苓、甘草。用于治疗肾虚腰痛、遗精滑精、遗尿尿频等病症。
3. 覆盆子酒:覆盆子、白酒。用于治疗肾虚腰痛、遗精滑精、遗尿尿频等病症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李晓峰. 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401-1404.
2. 王晓燕,李晓东,李晓峰. 覆盆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2,50(10):1-3.
3. 张国华,李晓东,李晓峰. 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401-1404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