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藻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海藻晒干后保存,煲汤或煮粥时放一点,清热又润肺,但脾胃虚寒的亲们要适量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海藻 [拼音:hǎi zǎo]
【别名】海带、昆布、海草、海苔、海藻菜
【英文名】Seaweed
【来源】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带的干燥藻体。主要产于中国沿海地区,如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。
【植物形态】海藻为多年生大型藻类,藻体呈带状,长可达7米以上,宽约20-30厘米。藻体表面光滑,呈橄榄绿色,有明显的节间。藻体由叶状体和柄部组成,叶状体扁平,边缘波状,表面有细小的刺。藻体内部有发达的髓部,髓部由许多细小的管状细胞组成。
【产地分布】海藻主要生长在温暖、浅海、泥沙底质的海域。在中国,主要产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沿海地区。
【采收加工】海藻在夏、秋季采收,采收后洗净,晒干或烘干,剪成段状,即为药材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带状,长可达7米以上,宽约20-30厘米。表面光滑,呈橄榄绿色,有明显的节间。质韧,不易折断。气腥,味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咸。归肝、胃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海藻具有软坚散结、利水消肿、清热解毒、降脂降压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利水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海藻常用于治疗瘰疬、瘿瘤、水肿、脚气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10-30克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海藻具有抗肿瘤、抗炎、抗病毒、降脂、抗凝血、抗血栓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海藻主要含有褐藻酸、甘露醇、海藻糖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矿物质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海藻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海藻汤:海藻、昆布、夏枯草、牡蛎等,用于治疗瘰疬、瘿瘤。
2. 海藻散:海藻、大黄、芒硝等,用于治疗水肿、脚气。
3. 海藻茶:海藻、绿茶等,用于降脂、降压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. 海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0,48(11):1-3.
2. 王晓燕,刘丽华,张晓红. 海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5,22(5):1-4.
3. 李晓东,张国华,刘丽华. 海藻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1,49(2):1-3.
【别名】海带、昆布、海草、海苔、海藻菜
【英文名】Seaweed
【来源】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带的干燥藻体。主要产于中国沿海地区,如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。
【植物形态】海藻为多年生大型藻类,藻体呈带状,长可达7米以上,宽约20-30厘米。藻体表面光滑,呈橄榄绿色,有明显的节间。藻体由叶状体和柄部组成,叶状体扁平,边缘波状,表面有细小的刺。藻体内部有发达的髓部,髓部由许多细小的管状细胞组成。
【产地分布】海藻主要生长在温暖、浅海、泥沙底质的海域。在中国,主要产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沿海地区。
【采收加工】海藻在夏、秋季采收,采收后洗净,晒干或烘干,剪成段状,即为药材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带状,长可达7米以上,宽约20-30厘米。表面光滑,呈橄榄绿色,有明显的节间。质韧,不易折断。气腥,味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咸。归肝、胃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海藻具有软坚散结、利水消肿、清热解毒、降脂降压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药、利水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海藻常用于治疗瘰疬、瘿瘤、水肿、脚气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10-30克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海藻具有抗肿瘤、抗炎、抗病毒、降脂、抗凝血、抗血栓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海藻主要含有褐藻酸、甘露醇、海藻糖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矿物质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海藻性寒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海藻汤:海藻、昆布、夏枯草、牡蛎等,用于治疗瘰疬、瘿瘤。
2. 海藻散:海藻、大黄、芒硝等,用于治疗水肿、脚气。
3. 海藻茶:海藻、绿茶等,用于降脂、降压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. 海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0,48(11):1-3.
2. 王晓燕,刘丽华,张晓红. 海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5,22(5):1-4.
3. 李晓东,张国华,刘丽华. 海藻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1,49(2):1-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