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花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红花泡脚能活血化瘀,缓解疲劳,但孕妇和有出血倾向的人要慎用哦,记得密封保存防潮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红花 [Hóng huā]
【别名】红蓝花、刺红花、红花草、红蕊花
【英文名】Safflower
【来源】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. 的干燥花。
【植物形态】红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100cm。茎直立,粗壮,有条纹,被短柔毛。叶互生,长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3-7cm,宽1-2cm,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头状花序顶生,直径2-3cm,总苞片多层,外层短,内层长,花冠红色,管状,先端5裂,雄蕊5,花柱1,柱头2裂。瘦果椭圆形,长5-6mm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5-8月,果期6-9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红花主要产于我国新疆、甘肃、内蒙、河南等地,生长于海拔1000-2000m的干旱山坡、荒地、河滩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夏季花盛开时采摘,晒干,除去杂质,筛去灰屑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圆柱形,长1-2.5cm,直径0.3-0.5cm。表面红黄色或红色,有光泽,顶端残留黄棕色花柱,下部残留黄棕色或棕色鳞片状苞片。体轻,质柔软,易折断,断面皮部红黄色,木部黄色。气微香,味微苦、微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。归心、肝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红花具有活血化瘀、调经止痛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活血化瘀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红花常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、痛经、产后恶露不下、胸痹心痛、瘀血腹痛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3-10g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红花具有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红花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红花黄色素、红花素、红花酸、红花苷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红花性温,孕妇慎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红花煎:红花10g,煎水服,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。
2. 红花散:红花10g,当归10g,煎水服,用于治疗痛经。
3. 红花酒:红花10g,白酒适量,浸泡7天,每次服10ml,用于治疗瘀血腹痛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国药典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
【别名】红蓝花、刺红花、红花草、红蕊花
【英文名】Safflower
【来源】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. 的干燥花。
【植物形态】红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100cm。茎直立,粗壮,有条纹,被短柔毛。叶互生,长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3-7cm,宽1-2cm,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头状花序顶生,直径2-3cm,总苞片多层,外层短,内层长,花冠红色,管状,先端5裂,雄蕊5,花柱1,柱头2裂。瘦果椭圆形,长5-6mm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5-8月,果期6-9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红花主要产于我国新疆、甘肃、内蒙、河南等地,生长于海拔1000-2000m的干旱山坡、荒地、河滩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夏季花盛开时采摘,晒干,除去杂质,筛去灰屑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圆柱形,长1-2.5cm,直径0.3-0.5cm。表面红黄色或红色,有光泽,顶端残留黄棕色花柱,下部残留黄棕色或棕色鳞片状苞片。体轻,质柔软,易折断,断面皮部红黄色,木部黄色。气微香,味微苦、微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。归心、肝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红花具有活血化瘀、调经止痛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活血化瘀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红花常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、痛经、产后恶露不下、胸痹心痛、瘀血腹痛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3-10g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红花具有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红花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红花黄色素、红花素、红花酸、红花苷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红花性温,孕妇慎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红花煎:红花10g,煎水服,用于治疗血瘀经闭。
2. 红花散:红花10g,当归10g,煎水服,用于治疗痛经。
3. 红花酒:红花10g,白酒适量,浸泡7天,每次服10ml,用于治疗瘀血腹痛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国药典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