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石耳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红石耳泡水喝,清热解毒,适合夏天饮用。但要密封保存,防止受潮变质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红石耳 [hóng shí ěr]
【别名】石耳、红木耳、石耳菜、红石耳菜、石耳菌、红石耳菌
【英文名】Red Stone Ear, Red Stone Fungus
【来源】红石耳为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石耳属植物石耳(Umbilicus mesentericus Pers.)的子实体。
【植物形态】红石耳子实体呈扇形、圆形或肾形,直径可达10-30厘米,边缘薄而卷曲,表面暗红色或紫红色,有光泽,密生白色绒毛。子实体内部肉质,呈海绵状,有弹性。菌柄短,圆柱形,与子实体相连。菌盖表面光滑,有放射状皱纹。
【产地分布】红石耳主要生长在海拔200-3000米的山区,喜生于岩石、树干、树桩上。主要产于我国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红石耳在夏、秋季采收,采摘后晒干或烘干,去杂质,筛去灰屑,即可供药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红石耳药材呈扇形、圆形或肾形,直径2-10厘米,边缘薄而卷曲,表面暗红色或紫红色,有光泽,密生白色绒毛。子实体内部肉质,呈海绵状,有弹性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肺、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红石耳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吐血、衄血、崩漏、外伤出血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、痈肿疮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红石耳具有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凝血、降血压、降血脂、抗疲劳、抗衰老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红石耳主要含有蛋白质、氨基酸、多糖、生物碱、甾醇、黄酮类化合物、微量元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蒡子、白矾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血热吐血、衄血:红石耳15克,白茅根30克,煎汤服。
2. 治疗崩漏:红石耳15克,当归15克,白芍15克,煎汤服。
3. 治疗外伤出血:红石耳粉适量,撒于伤口处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峰,杨晓红. 红石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2):1975-1978.
2. 王丽华,张晓红,李晓峰. 红石耳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2,37(4):678-681.
3. 刘丽华,张晓红,李晓峰. 红石耳的抗菌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10):1656-1659.
【别名】石耳、红木耳、石耳菜、红石耳菜、石耳菌、红石耳菌
【英文名】Red Stone Ear, Red Stone Fungus
【来源】红石耳为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石耳属植物石耳(Umbilicus mesentericus Pers.)的子实体。
【植物形态】红石耳子实体呈扇形、圆形或肾形,直径可达10-30厘米,边缘薄而卷曲,表面暗红色或紫红色,有光泽,密生白色绒毛。子实体内部肉质,呈海绵状,有弹性。菌柄短,圆柱形,与子实体相连。菌盖表面光滑,有放射状皱纹。
【产地分布】红石耳主要生长在海拔200-3000米的山区,喜生于岩石、树干、树桩上。主要产于我国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红石耳在夏、秋季采收,采摘后晒干或烘干,去杂质,筛去灰屑,即可供药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红石耳药材呈扇形、圆形或肾形,直径2-10厘米,边缘薄而卷曲,表面暗红色或紫红色,有光泽,密生白色绒毛。子实体内部肉质,呈海绵状,有弹性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肺、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红石耳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吐血、衄血、崩漏、外伤出血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、痈肿疮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红石耳具有抗肿瘤、抗病毒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凝血、降血压、降血脂、抗疲劳、抗衰老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红石耳主要含有蛋白质、氨基酸、多糖、生物碱、甾醇、黄酮类化合物、微量元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蒡子、白矾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血热吐血、衄血:红石耳15克,白茅根30克,煎汤服。
2. 治疗崩漏:红石耳15克,当归15克,白芍15克,煎汤服。
3. 治疗外伤出血:红石耳粉适量,撒于伤口处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峰,杨晓红. 红石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2):1975-1978.
2. 王丽华,张晓红,李晓峰. 红石耳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2,37(4):678-681.
3. 刘丽华,张晓红,李晓峰. 红石耳的抗菌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10):1656-165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