茴香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茴香晒干后保存,炖肉时放一把,既增香又去腥,但别放太多,不然会抢味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茴香 [拼音:huí xiāng]
【别名】八角、大茴香、八角茴香、茴香子、小茴香等
【英文名】Anise
【来源】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(Foeniculum vulgare Mill.)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茴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.5米。根粗壮,茎直立,有细毛。叶互生,羽状分裂,小叶线形或披针形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,花小,白色或淡黄色。果实为双悬果,长圆形或椭圆形,表面粗糙,有纵棱。
【产地分布】茴香原产于地中海沿岸,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,我国主要产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茴香果实成熟后采收,晒干或阴干,去杂质,筛去果皮,取种子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茴香种子呈长圆形,表面黄棕色或棕色,有香气,味辛、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。归肝、肾、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茴香具有温中散寒、理气止痛、健胃消食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理气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茴香常用于治疗胃寒腹痛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呕吐、泄泻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3-10g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茴香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菌消炎:茴香中的挥发油具有抗菌消炎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2. 抗氧化:茴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,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延缓衰老。
3. 抗肿瘤:茴香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,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。
【化学成分】茴香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黄酮类化合物、香豆素类化合物、氨基酸、糖类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茴香性温,有热病、阴虚火旺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茴香散:茴香、干姜、肉桂等,用于治疗胃寒腹痛。
2. 茴香粥:茴香、大米等,用于治疗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。
3. 茴香炖牛肉:茴香、牛肉等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红. 茴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0):1-4.
2. 王丽丽,刘晓红,张晓燕. 茴香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4,39(3):545-548.
3. 张丽华,李晓红,张国华. 茴香抗氧化活性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6,54(1):1-4.
【别名】八角、大茴香、八角茴香、茴香子、小茴香等
【英文名】Anise
【来源】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(Foeniculum vulgare Mill.)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茴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.5米。根粗壮,茎直立,有细毛。叶互生,羽状分裂,小叶线形或披针形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,花小,白色或淡黄色。果实为双悬果,长圆形或椭圆形,表面粗糙,有纵棱。
【产地分布】茴香原产于地中海沿岸,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,我国主要产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茴香果实成熟后采收,晒干或阴干,去杂质,筛去果皮,取种子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茴香种子呈长圆形,表面黄棕色或棕色,有香气,味辛、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。归肝、肾、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茴香具有温中散寒、理气止痛、健胃消食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理气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茴香常用于治疗胃寒腹痛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呕吐、泄泻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3-10g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茴香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菌消炎:茴香中的挥发油具有抗菌消炎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2. 抗氧化:茴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,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延缓衰老。
3. 抗肿瘤:茴香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,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。
【化学成分】茴香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黄酮类化合物、香豆素类化合物、氨基酸、糖类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茴香性温,有热病、阴虚火旺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茴香散:茴香、干姜、肉桂等,用于治疗胃寒腹痛。
2. 茴香粥:茴香、大米等,用于治疗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。
3. 茴香炖牛肉:茴香、牛肉等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红. 茴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0):1-4.
2. 王丽丽,刘晓红,张晓燕. 茴香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4,39(3):545-548.
3. 张丽华,李晓红,张国华. 茴香抗氧化活性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6,54(1):1-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