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蝼蛄

驱虫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4年09月22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蝼蛄晒干后泡酒,可驱虫止痒,但孕妇和小孩要慎用哦,记得密封保存,防止受潮。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蝼蛄
【中药名】蝼蛄 [拼音:lóu chú]
【别名】土狗、地狗、地狗虫、土狗子、地狗虫子
【英文名】Gryllotalpa
【来源】蝼蛄为直翅目蝼蛄科昆虫蝼蛄属的幼虫。
【植物形态】蝼蛄体型较小,体长一般在1.5-2.5厘米之间,呈黄褐色或灰褐色。头部较小,触角细长,复眼发达。前胸背板宽大,前翅退化,后翅膜质,较长。腹部细长,末端有尾须一对。幼虫体形与成虫相似,但颜色较浅,无翅。
【产地分布】蝼蛄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,主要生长在田野、草地、农田等湿润环境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蝼蛄在夏、秋两季采收,以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采收为宜。采收后,将蝼蛄放入沸水中烫死,取出晾干或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长圆柱形,略弯曲,长1.5-2.5厘米,直径0.2-0.4厘米。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,有细皱纹。质脆易折断,断面呈淡黄色,有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肺、脾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蝼蛄具有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、止痛消肿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肢体麻木、关节疼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15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蝼蛄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肿瘤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蝼蛄主要含有蝼蛄素、蝼蛄醇、蝼蛄酸、蝼蛄苷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与乌头、附子等有毒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蒌蛄散:蒌蛄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。
2. 蒌蛄酒:蒌蛄、白酒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肢体麻木。
3. 蒌蛄煎:蒌蛄、桑枝、牛膝,用于治疗关节疼痛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东,王丽丽. 蒌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500-1504.
2. 李晓东,张国强,王丽丽. 蒌蛄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1):1-4.
3. 王丽丽,张国强,李晓东. 蒌蛄抗氧化作用的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2,37(2):265-268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