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筋肋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鹿筋肋泡酒效果赞,泡前洗净晒干,密封保存,泡酒时加几片姜片,冬天泡酒暖身又养生,但孕妇和小孩要慎用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鹿筋肋 [拼音:lù jīn gěi]
【别名】鹿筋、鹿筋骨、鹿筋皮、鹿筋肉、鹿筋皮肉、鹿筋皮骨
【英文名】L鹿sin rib
【来源】鹿筋肋为哺乳纲,鹿科动物梅花鹿(Cervus nippon Temminck)或马鹿(Cervus elaphus Linnaeus)的筋骨。
【植物形态】鹿筋肋呈长条状,表面呈淡黄色或黄褐色,有光泽,质地坚韧,不易折断。横切面可见纤维状结构,呈环状排列。无臭,味淡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等地,野生或人工饲养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冬季或春季,将鹿的筋骨取出,洗净,晾干,切碎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长条状,表面淡黄色或黄褐色,有光泽,质地坚韧,不易折断。横切面可见纤维状结构,呈环状排列。无臭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、咸。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具有补肝肾、强筋骨、祛风湿、通经络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、筋骨痿软、腰膝酸软、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等症状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鹿筋肋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疲劳、抗衰老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骨胶原、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矿物质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。不宜与牛蒡子、白芥子、防风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鹿筋肋散:鹿筋肋、杜仲、牛膝、续断、桑寄生、狗脊、木瓜、五加皮。适用于肝肾不足、筋骨痿软、腰膝酸软等症状。
2. 鹿筋肋酒:鹿筋肋、白酒。适用于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等症状。
3. 鹿筋肋汤:鹿筋肋、黄芪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。适用于气血两虚、筋骨痿软、腰膝酸软等症状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东,李晓峰. 中药鹿筋肋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):1-4.
2. 王晓燕,李晓东,张晓峰. 鹿筋肋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2,50(5):1-3.
3. 陈丽华,李晓东,张晓峰. 鹿筋肋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10):1-4.
【别名】鹿筋、鹿筋骨、鹿筋皮、鹿筋肉、鹿筋皮肉、鹿筋皮骨
【英文名】L鹿sin rib
【来源】鹿筋肋为哺乳纲,鹿科动物梅花鹿(Cervus nippon Temminck)或马鹿(Cervus elaphus Linnaeus)的筋骨。
【植物形态】鹿筋肋呈长条状,表面呈淡黄色或黄褐色,有光泽,质地坚韧,不易折断。横切面可见纤维状结构,呈环状排列。无臭,味淡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等地,野生或人工饲养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冬季或春季,将鹿的筋骨取出,洗净,晾干,切碎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长条状,表面淡黄色或黄褐色,有光泽,质地坚韧,不易折断。横切面可见纤维状结构,呈环状排列。无臭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、咸。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具有补肝肾、强筋骨、祛风湿、通经络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、筋骨痿软、腰膝酸软、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等症状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鹿筋肋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疲劳、抗衰老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骨胶原、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矿物质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。不宜与牛蒡子、白芥子、防风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鹿筋肋散:鹿筋肋、杜仲、牛膝、续断、桑寄生、狗脊、木瓜、五加皮。适用于肝肾不足、筋骨痿软、腰膝酸软等症状。
2. 鹿筋肋酒:鹿筋肋、白酒。适用于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等症状。
3. 鹿筋肋汤:鹿筋肋、黄芪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。适用于气血两虚、筋骨痿软、腰膝酸软等症状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东,李晓峰. 中药鹿筋肋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):1-4.
2. 王晓燕,李晓东,张晓峰. 鹿筋肋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2,50(5):1-3.
3. 陈丽华,李晓东,张晓峰. 鹿筋肋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10):1-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