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钱子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马钱子有毒,外用止痛,内服需谨慎。晒干保存,不要直接口服。使用前请咨询医生,按量用药,切勿过量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马钱子 [拼音:mǎ qián zǐ]
【别名】番木鳖、马前子、马前子仁、马前子粉、马前子膏
【英文名】Strychnos nux-vomica L.
【来源】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-vomica L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马钱子为常绿乔木,高可达10米。树皮灰褐色,有明显的皮孔。叶对生,革质,长椭圆形至倒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。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小,白色,有香气。浆果球形,熟时橙红色,内有种子1-2粒。种子呈扁圆形或椭圆形,表面光滑,棕褐色,有光泽。
【产地分布】马钱子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等省区,以及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等东南亚国家。
【采收加工】马钱子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,晒干,去壳取仁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马钱子呈扁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1.5-3cm,厚0.3-0.6cm。表面棕褐色,光滑,有光泽。种仁呈类圆形,直径1-1.5cm,厚0.2-0.4cm。种皮坚硬,不易破碎。种仁油润,味极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,有大毒。归肝、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马钱子具有通络止痛、散结消肿、祛风除湿、解毒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痈肿疮毒、顽癣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马钱子内服剂量一般为0.3-0.6g,煎服或研末冲服。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马钱子具有以下作用:
1. 镇痛作用:马钱子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。
2. 抗炎作用:马钱子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抗炎作用,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。
3. 抗肿瘤作用:马钱子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。
4. 抗菌作用:马钱子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马钱子主要含有马钱子碱、士的宁、马钱子酸、马钱子苷等生物碱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马钱子有大毒,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年老体弱者、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马钱子散:马钱子、乳香、没药、血竭等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。
2. 马钱子丸:马钱子、牛蒡子、白芷、川芎等,用于治疗痈肿疮毒、顽癣。
3. 马钱子酒:马钱子、白酒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:1234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:1234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:1234.
【别名】番木鳖、马前子、马前子仁、马前子粉、马前子膏
【英文名】Strychnos nux-vomica L.
【来源】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-vomica L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马钱子为常绿乔木,高可达10米。树皮灰褐色,有明显的皮孔。叶对生,革质,长椭圆形至倒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。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小,白色,有香气。浆果球形,熟时橙红色,内有种子1-2粒。种子呈扁圆形或椭圆形,表面光滑,棕褐色,有光泽。
【产地分布】马钱子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等省区,以及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等东南亚国家。
【采收加工】马钱子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,晒干,去壳取仁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马钱子呈扁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1.5-3cm,厚0.3-0.6cm。表面棕褐色,光滑,有光泽。种仁呈类圆形,直径1-1.5cm,厚0.2-0.4cm。种皮坚硬,不易破碎。种仁油润,味极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,有大毒。归肝、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马钱子具有通络止痛、散结消肿、祛风除湿、解毒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痈肿疮毒、顽癣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马钱子内服剂量一般为0.3-0.6g,煎服或研末冲服。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马钱子具有以下作用:
1. 镇痛作用:马钱子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。
2. 抗炎作用:马钱子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抗炎作用,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。
3. 抗肿瘤作用:马钱子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。
4. 抗菌作用:马钱子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马钱子主要含有马钱子碱、士的宁、马钱子酸、马钱子苷等生物碱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马钱子有大毒,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年老体弱者、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马钱子散:马钱子、乳香、没药、血竭等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。
2. 马钱子丸:马钱子、牛蒡子、白芷、川芎等,用于治疗痈肿疮毒、顽癣。
3. 马钱子酒:马钱子、白酒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:1234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:1234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:123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