猕猴骨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猕猴骨晒干后保存,泡水喝可缓解腰腿疼痛,煮汤时放几片,对风湿有好处,但孕妇和小孩要慎用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猕猴骨 [拼音:Xī Hóu Gǔ]
【别名】猴骨、猴脊骨、猴背骨、猴腿骨
【英文名】Macaca fascicularis bone
【来源】猕猴骨为猕猴科动物猕猴Macaca fascicularis Linnaeus的骨骼。
【植物形态】猕猴为中等体型的猴类,体长50-60厘米,尾长30-40厘米。毛色棕褐,面部无毛,呈红色。四肢细长,尾长而有力。骨骼结构完整,骨面光滑,呈淡黄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猕猴骨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各省,如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,以及东南亚各国。
【采收加工】猕猴骨在动物死亡后,及时采集,去除肌肉和筋膜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猕猴骨呈长条状,长10-30厘米,直径2-5厘米。表面光滑,呈淡黄色或黄褐色。质地坚硬,断面呈淡黄色,有光泽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咸。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猕猴骨具有活血化瘀、强筋骨、祛风湿、止痛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骨折、风湿痹痛、腰膝酸软等症状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3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猕猴骨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凝血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猕猴骨主要含有骨胶原、磷酸钙、碳酸钙、氨基酸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与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跌打损伤:猕猴骨30克,当归、川芎、红花各10克,煎汤内服。
2. 治疗风湿痹痛:猕猴骨30克,独活、桑寄生、秦艽各15克,煎汤内服。
3. 治疗腰膝酸软:猕猴骨30克,杜仲、牛膝、枸杞子各15克,煎汤内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李春艳. 猕猴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975-1978.
2. 陈丽华,李晓峰,张晓燕. 猕猴骨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2,19(2):76-78.
3. 王晓燕,李晓峰,张国华. 猕猴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1,49(12):1-4.
【别名】猴骨、猴脊骨、猴背骨、猴腿骨
【英文名】Macaca fascicularis bone
【来源】猕猴骨为猕猴科动物猕猴Macaca fascicularis Linnaeus的骨骼。
【植物形态】猕猴为中等体型的猴类,体长50-60厘米,尾长30-40厘米。毛色棕褐,面部无毛,呈红色。四肢细长,尾长而有力。骨骼结构完整,骨面光滑,呈淡黄色。
【产地分布】猕猴骨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各省,如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,以及东南亚各国。
【采收加工】猕猴骨在动物死亡后,及时采集,去除肌肉和筋膜,洗净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猕猴骨呈长条状,长10-30厘米,直径2-5厘米。表面光滑,呈淡黄色或黄褐色。质地坚硬,断面呈淡黄色,有光泽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咸。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猕猴骨具有活血化瘀、强筋骨、祛风湿、止痛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骨折、风湿痹痛、腰膝酸软等症状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3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猕猴骨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凝血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猕猴骨主要含有骨胶原、磷酸钙、碳酸钙、氨基酸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与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跌打损伤:猕猴骨30克,当归、川芎、红花各10克,煎汤内服。
2. 治疗风湿痹痛:猕猴骨30克,独活、桑寄生、秦艽各15克,煎汤内服。
3. 治疗腰膝酸软:猕猴骨30克,杜仲、牛膝、枸杞子各15克,煎汤内服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李春艳. 猕猴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975-1978.
2. 陈丽华,李晓峰,张晓燕. 猕猴骨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2,19(2):76-78.
3. 王晓燕,李晓峰,张国华. 猕猴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1,49(12):1-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