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蕲蛇

祛风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21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蕲蛇泡酒效果不错,但要密封保存,防止变质。泡酒时,可搭配枸杞,冬天喝能驱寒暖身。但孕妇和过敏体质的人要慎用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蕲蛇
【中药名】蕲蛇 [拼音:Qí shé]
【别名】白花蛇、尖吻蛇、五步蛇、百步蛇、金钱白花蛇
【英文名】Agkistrodon acutus
【来源】蕲蛇为蝰科动物尖吻蝰Agkistrodon acutus(Guenther)的干燥体。
【植物形态】蕲蛇体长可达1.5米,呈长圆柱形,头大呈三角形,吻端尖长,有“翘鼻头”之称。背部灰褐色,有24~27个黑色或暗棕色菱形斑纹,两侧各有14~16个。腹部灰白色,鳞片较大,有黑色或暗棕色斑点。尾部细长,有黑白相间的环纹。气腥,味咸。
【产地分布】蕲蛇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区,喜栖息于树林、草丛、岩石缝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蕲蛇在夏、秋两季捕捉,以秋季为佳。捕捉后,先用开水烫死,再用竹签穿起,阴干或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蕲蛇呈长圆柱形,头大呈三角形,吻端尖长。背部灰褐色,有24~27个黑色或暗棕色菱形斑纹,两侧各有14~16个。腹部灰白色,鳞片较大,有黑色或暗棕色斑点。尾部细长,有黑白相间的环纹。气腥,味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甘、咸。归肝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蕲蛇具有祛风、通络、止痉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中风瘫痪、口眼歪斜、破伤风、小儿惊风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蕲蛇内服常用量为3~9g,煎汤或研末。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蕲蛇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惊厥、抗血栓形成等作用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蕲蛇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蛇毒蛋白和蛇毒酶。
【化学成分】蕲蛇主要含有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脂肪、矿物质、维生素等。其中,蛇毒蛋白和蛇毒酶是其主要活性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蕲蛇性温,有温燥之性,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阴虚火旺者慎用。蕲蛇有毒,过量使用可引起中毒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蕲蛇散:蕲蛇、全蝎、僵蚕、蜈蚣等,用于治疗中风瘫痪、口眼歪斜等症。
2. 蕲蛇酒:蕲蛇、白酒等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筋骨疼痛等症。
3. 蕲蛇丸:蕲蛇、全蝎、僵蚕、蜈蚣等,用于治疗破伤风、小儿惊风等症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