鳝鱼血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鳝鱼血要密封冷藏保存,用来止血时,可直接涂抹伤口,但孕妇和过敏体质的人要慎用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鳝鱼血 [Shàn yú xuè]
【别名】血鳝、鳝血、黄鳝血、蛇血、蛇鳝血
【英文名】Eel blood
【来源】来源于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鳝科动物黄鳝Monopterus albus (Cantor)的血液。
【植物形态】黄鳝体细长,呈圆柱形,后端稍侧扁。头尖,吻端圆钝,口大,下颌突出。体表光滑,无鳞,背部灰褐色,腹部白色。背鳍、臀鳍均较小,无鳍棘。尾鳍分叉。雄鳝在生殖季节,生殖乳突发达,雌鳝则不明显。
【产地分布】黄鳝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淡水水域,如江河、湖泊、池塘等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黄鳝繁殖季节,捕捞黄鳝后,立即取出血液,用洁净的容器收集,自然凝固或低温凝固后,干燥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鳝鱼血呈暗红色或棕褐色,凝固后为硬块状,质硬,不易破碎。气腥,味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咸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鳝鱼血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、解毒利尿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风湿痹痛、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敷患处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鳝鱼血具有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炎、镇痛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鳝鱼血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,如蛋白质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、生物碱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。不宜与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鳝鱼血散:鳝鱼血、大黄、桃仁、红花等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。
2. 鳝鱼血酒:鳝鱼血、白酒等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关节疼痛。
3. 鳝鱼血膏:鳝鱼血、黄柏、大黄等,用于治疗皮肤溃疡、烫伤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杨晓燕. 鳝鱼血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0,17(5):78-80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鳝鱼血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2,19(1):76-78.
3. 刘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鳝鱼血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3,20(2):88-90.
【别名】血鳝、鳝血、黄鳝血、蛇血、蛇鳝血
【英文名】Eel blood
【来源】来源于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鳝科动物黄鳝Monopterus albus (Cantor)的血液。
【植物形态】黄鳝体细长,呈圆柱形,后端稍侧扁。头尖,吻端圆钝,口大,下颌突出。体表光滑,无鳞,背部灰褐色,腹部白色。背鳍、臀鳍均较小,无鳍棘。尾鳍分叉。雄鳝在生殖季节,生殖乳突发达,雌鳝则不明显。
【产地分布】黄鳝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淡水水域,如江河、湖泊、池塘等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黄鳝繁殖季节,捕捞黄鳝后,立即取出血液,用洁净的容器收集,自然凝固或低温凝固后,干燥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鳝鱼血呈暗红色或棕褐色,凝固后为硬块状,质硬,不易破碎。气腥,味咸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咸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鳝鱼血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、解毒利尿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风湿痹痛、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敷患处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鳝鱼血具有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炎、镇痛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鳝鱼血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,如蛋白质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、生物碱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。不宜与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鳝鱼血散:鳝鱼血、大黄、桃仁、红花等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。
2. 鳝鱼血酒:鳝鱼血、白酒等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关节疼痛。
3. 鳝鱼血膏:鳝鱼血、黄柏、大黄等,用于治疗皮肤溃疡、烫伤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峰,杨晓燕. 鳝鱼血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0,17(5):78-80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鳝鱼血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2,19(1):76-78.
3. 刘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鳝鱼血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3,20(2):88-9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