麝香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麝香珍贵,要密封保存防潮,用于跌打损伤时,适量外敷,孕妇和小孩慎用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麝香 [拼音:shè xiāng]
【别名】香獐子香、麝脐香、麝香仁、麝香脂
【英文名】Musk
【来源】麝香来源于鹿科动物麝的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。
【植物形态】麝香来源于麝,麝为小型哺乳动物,体型短小,四肢短而粗壮,尾短。雄麝的香囊位于腹部,呈囊状,囊内分泌麝香。麝香的颜色为棕褐色或黑色,具有强烈的香气。
【产地分布】麝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西藏等地区,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。
【采收加工】麝香一般在秋季至冬季采收,此时麝香分泌最为旺盛。采收时,将麝的香囊取出,晾干后去净杂质,研成粉末。
【药材性状】麝香呈棕褐色或黑色,粉末状,有强烈的香气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麝香具有开窍醒神、活血通经、止痛消肿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中风昏迷、头痛、眩晕、心悸、失眠、经闭、痛经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0.1~0.3g,研末冲服;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麝香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炎作用:麝香对多种炎症有抑制作用,如关节炎、皮肤炎等。
2. 抗肿瘤作用:麝香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。
3. 抗氧化作用:麝香具有抗氧化作用,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延缓衰老。
4. 抗菌作用:麝香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麝香酮、麝香醇、麝香酸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2. 对麝香过敏者禁用。
3. 麝香性温,阴虚火旺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麝香丸:麝香、牛黄、冰片等,用于治疗中风昏迷、头痛、眩晕等。
2. 麝香散:麝香、冰片、硼砂等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。
3. 麝香丹:麝香、牛黄、冰片等,用于治疗经闭、痛经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
【别名】香獐子香、麝脐香、麝香仁、麝香脂
【英文名】Musk
【来源】麝香来源于鹿科动物麝的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。
【植物形态】麝香来源于麝,麝为小型哺乳动物,体型短小,四肢短而粗壮,尾短。雄麝的香囊位于腹部,呈囊状,囊内分泌麝香。麝香的颜色为棕褐色或黑色,具有强烈的香气。
【产地分布】麝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西藏等地区,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。
【采收加工】麝香一般在秋季至冬季采收,此时麝香分泌最为旺盛。采收时,将麝的香囊取出,晾干后去净杂质,研成粉末。
【药材性状】麝香呈棕褐色或黑色,粉末状,有强烈的香气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麝香具有开窍醒神、活血通经、止痛消肿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中风昏迷、头痛、眩晕、心悸、失眠、经闭、痛经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0.1~0.3g,研末冲服;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麝香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炎作用:麝香对多种炎症有抑制作用,如关节炎、皮肤炎等。
2. 抗肿瘤作用:麝香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。
3. 抗氧化作用:麝香具有抗氧化作用,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延缓衰老。
4. 抗菌作用:麝香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麝香酮、麝香醇、麝香酸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2. 对麝香过敏者禁用。
3. 麝香性温,阴虚火旺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麝香丸:麝香、牛黄、冰片等,用于治疗中风昏迷、头痛、眩晕等。
2. 麝香散:麝香、冰片、硼砂等,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。
3. 麝香丹:麝香、牛黄、冰片等,用于治疗经闭、痛经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