鼠妇虫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鼠妇虫晒干后保存,泡水喝可清热解毒,但孕妇和小孩要少喝哦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鼠妇虫 [拼音:shǔ fù chóng]
【别名】鼠妇、地鳖、地鳖虫、土鳖虫、土虫、地鳖子、地鳖子虫、地鳖虫子
【英文名】Tuber Fuscus
【来源】鼠妇虫为鳖科昆虫地鳖(Steleophora melanostoma L.)的雌虫干燥体。
【植物形态】地鳖虫体扁平,长椭圆形,长1.5~2.5cm,宽1~1.5cm。背部黑褐色,有光泽,腹部棕褐色,无光泽。头部较小,有触角1对,复眼1对。前胸背板较宽,有3条横沟。前翅退化,后翅较宽,覆盖腹部。足3对,细长。体表有细毛。
【产地分布】地鳖虫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区。生长于田野、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每年春末至秋初,捕捉地鳖虫,除去杂质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干燥体呈扁平椭圆形,长1.5~2.5cm,宽1~1.5cm。背部黑褐色,有光泽,腹部棕褐色,无光泽。头部较小,有触角1对,复眼1对。前胸背板较宽,有3条横沟。前翅退化,后翅较宽,覆盖腹部。足3对,细长。体表有细毛。质脆易碎,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咸。归肝、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活血化瘀,消肿止痛,解毒散结。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经闭腹痛、产后瘀阻腹痛、痈肿疮毒等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~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地鳖虫具有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炎、镇痛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地鳖虫主要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氨基酸、生物碱、黄酮类、萜类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月经过多者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蒡子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活血化瘀方:地鳖虫、丹参、川芎、红花等。
2. 消肿止痛方:地鳖虫、乳香、没药、延胡索等。
3. 解毒散结方:地鳖虫、金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李晓峰. 地鳖虫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272-1276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地鳖虫抗凝血作用的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09,34(15):1971-1974.
3. 刘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地鳖虫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10):1272-1276.
【别名】鼠妇、地鳖、地鳖虫、土鳖虫、土虫、地鳖子、地鳖子虫、地鳖虫子
【英文名】Tuber Fuscus
【来源】鼠妇虫为鳖科昆虫地鳖(Steleophora melanostoma L.)的雌虫干燥体。
【植物形态】地鳖虫体扁平,长椭圆形,长1.5~2.5cm,宽1~1.5cm。背部黑褐色,有光泽,腹部棕褐色,无光泽。头部较小,有触角1对,复眼1对。前胸背板较宽,有3条横沟。前翅退化,后翅较宽,覆盖腹部。足3对,细长。体表有细毛。
【产地分布】地鳖虫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区。生长于田野、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。
【采收加工】每年春末至秋初,捕捉地鳖虫,除去杂质,晒干或烘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干燥体呈扁平椭圆形,长1.5~2.5cm,宽1~1.5cm。背部黑褐色,有光泽,腹部棕褐色,无光泽。头部较小,有触角1对,复眼1对。前胸背板较宽,有3条横沟。前翅退化,后翅较宽,覆盖腹部。足3对,细长。体表有细毛。质脆易碎,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咸。归肝、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活血化瘀,消肿止痛,解毒散结。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经闭腹痛、产后瘀阻腹痛、痈肿疮毒等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~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地鳖虫具有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抗炎、镇痛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地鳖虫主要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氨基酸、生物碱、黄酮类、萜类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月经过多者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蒡子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活血化瘀方:地鳖虫、丹参、川芎、红花等。
2. 消肿止痛方:地鳖虫、乳香、没药、延胡索等。
3. 解毒散结方:地鳖虫、金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李晓峰. 地鳖虫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0):1272-1276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地鳖虫抗凝血作用的研究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09,34(15):1971-1974.
3. 刘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地鳖虫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10):1272-127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