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水蒲苓

利水渗湿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5年06月09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水蒲苓要阴凉处保存,泡水喝时,一次放3-5片,早晚各一杯,清热解毒,但孕妇和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喝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水蒲苓
【中药名】水蒲苓 [Shuǐ Pú Líng]
【别名】水菖蒲、白菖蒲、香菖蒲、菖蒲根、白菖根
【英文名】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
【来源】水蒲苓为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水蒲苓的根茎呈扁圆柱形,长3-10cm,直径0.5-1c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有细纵皱纹,节明显,节间长1-2cm。叶基生,叶鞘膜质,抱茎,叶片线形,长10-30cm,宽0.5-1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花序生于叶鞘内,花被片6,白色,雄花雄蕊6,雌花子房3室,花柱3。果实球形,直径约5mm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水蒲苓主要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,如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省。
【采收加工】采收时间在夏、秋二季,挖取根茎,除去须根及杂质,洗净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水蒲苓呈扁圆柱形,长3-10cm,直径0.5-1c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有细纵皱纹,节明显,节间长1-2cm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类白色,角质样。气芳香,味苦、微辛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水蒲苓具有开窍醒神,化湿和胃,宁神定志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痰蒙清窍,神志昏迷,湿阻中焦,脘腹胀满,心烦失眠,健忘等症状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水蒲苓具有镇静、抗惊厥、抗炎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抗病毒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水蒲苓主要含有挥发油、生物碱、黄酮类、甾体类等化学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蒡子、白芷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水蒲苓散:水蒲苓、白芷、川芎、甘草等,用于治疗湿阻中焦,脘腹胀满。
2. 水蒲苓汤:水蒲苓、茯苓、白术、泽泻等,用于治疗痰蒙清窍,神志昏迷。
3. 水蒲苓丸:水蒲苓、远志、石菖蒲、茯苓等,用于治疗心烦失眠,健忘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2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