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香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松香保存要防潮,用完密封好。烧菜时加点,去腥增香,但别放太多,以免太苦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松香 [sōng xiāng]
【别名】松脂、松膏、松胶、松香脂、松香油、松香粉
【英文名】Pine resin
【来源】松香为松科植物马尾松(Pinus massoniana Lamb.)或其同属植物的树干分泌的树脂,经加工精制而成。
【植物形态】马尾松为常绿乔木,高达30米,树皮灰褐色,裂成薄片脱落;针叶2针一束,长10-20厘米;球果圆锥形,长6-12厘米,成熟时褐色;种子卵圆形,长6-8毫米,种翅长1.5-2厘米。松香主要从马尾松树干分泌的树脂中提取。
【产地分布】马尾松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,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区。松香主要产于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省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马尾松树干上割开裂缝,收集分泌的树脂,待其凝固后,用刀割取,再经过筛选、熔炼、过滤等工艺加工而成。
【药材性状】松香呈淡黄色至棕褐色,半透明,有光泽,质硬而脆,易碎,断面呈玻璃状。气芳香,味苦、辣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、辣。归肺、脾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松香具有燥湿、祛风、止痛、生肌等功效,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皮肤瘙痒、疮疡溃烂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-9g;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松香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松香主要含有树脂酸、松香酸、松香酯、松香醇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过量或长期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风湿痹痛:松香、川乌、草乌、独活、威灵仙等。
2. 跌打损伤:松香、乳香、没药、血竭、自然铜等。
3. 皮肤瘙痒:松香、硫磺、苦参、蛇床子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7.
【别名】松脂、松膏、松胶、松香脂、松香油、松香粉
【英文名】Pine resin
【来源】松香为松科植物马尾松(Pinus massoniana Lamb.)或其同属植物的树干分泌的树脂,经加工精制而成。
【植物形态】马尾松为常绿乔木,高达30米,树皮灰褐色,裂成薄片脱落;针叶2针一束,长10-20厘米;球果圆锥形,长6-12厘米,成熟时褐色;种子卵圆形,长6-8毫米,种翅长1.5-2厘米。松香主要从马尾松树干分泌的树脂中提取。
【产地分布】马尾松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,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区。松香主要产于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省。
【采收加工】在马尾松树干上割开裂缝,收集分泌的树脂,待其凝固后,用刀割取,再经过筛选、熔炼、过滤等工艺加工而成。
【药材性状】松香呈淡黄色至棕褐色,半透明,有光泽,质硬而脆,易碎,断面呈玻璃状。气芳香,味苦、辣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苦、辣。归肺、脾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松香具有燥湿、祛风、止痛、生肌等功效,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皮肤瘙痒、疮疡溃烂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3-9g;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松香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松香主要含有树脂酸、松香酸、松香酯、松香醇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过量或长期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风湿痹痛:松香、川乌、草乌、独活、威灵仙等。
2. 跌打损伤:松香、乳香、没药、血竭、自然铜等。
3. 皮肤瘙痒:松香、硫磺、苦参、蛇床子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与临床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