娑罗子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娑罗子晒干后保存,泡茶喝能舒筋活络,但孕妇和小孩要慎用哦,最好先咨询医生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娑罗子 [拼音:suō luó zǐ]
【别名】罗浮子、罗浮香、罗浮子香、罗浮子仁、罗浮子核、罗浮子壳、罗浮子皮、罗浮子肉
【英文名】Sapindus mukorossi
【来源】来源于无患子科植物娑罗子的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娑罗子树为落叶乔木,树皮灰褐色,有纵裂。叶互生,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5-11片,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边缘有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花小,白色。果实为核果,球形,成熟时橙红色,内有种子一枚,种子呈椭圆形,表面光滑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中国南方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云南等地。生长于海拔100-10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去壳取仁,晒干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表面光滑,红棕色或棕褐色,有光泽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肝、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具有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、消肿止痛、解毒杀虫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肢体麻木、皮肤瘙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娑罗子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娑罗子苷、娑罗子酸、娑罗子素、娑罗子醇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蒡子、白芥子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风湿痹痛:娑罗子15g,羌活、独活、防风各10g,煎汤服。
2. 治疗跌打损伤:娑罗子15g,红花、当归、川芎各10g,煎汤服。
3. 治疗皮肤瘙痒:娑罗子15g,苦参、蛇床子、白矾各10g,煎汤外洗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峰,李晓红. 娑罗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2):1935-1938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娑罗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2,50(10):123-125.
3. 陈丽华,李晓峰,张国强. 娑罗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24):3875-3878.
【别名】罗浮子、罗浮香、罗浮子香、罗浮子仁、罗浮子核、罗浮子壳、罗浮子皮、罗浮子肉
【英文名】Sapindus mukorossi
【来源】来源于无患子科植物娑罗子的成熟果实。
【植物形态】娑罗子树为落叶乔木,树皮灰褐色,有纵裂。叶互生,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5-11片,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边缘有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花小,白色。果实为核果,球形,成熟时橙红色,内有种子一枚,种子呈椭圆形,表面光滑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中国南方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云南等地。生长于海拔100-10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去壳取仁,晒干备用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表面光滑,红棕色或棕褐色,有光泽。质坚硬,不易破碎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肝、脾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具有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、消肿止痛、解毒杀虫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肢体麻木、皮肤瘙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娑罗子具有抗炎、镇痛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娑罗子苷、娑罗子酸、娑罗子素、娑罗子醇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慎用。不宜与五灵脂、牛蒡子、白芥子等药物同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风湿痹痛:娑罗子15g,羌活、独活、防风各10g,煎汤服。
2. 治疗跌打损伤:娑罗子15g,红花、当归、川芎各10g,煎汤服。
3. 治疗皮肤瘙痒:娑罗子15g,苦参、蛇床子、白矾各10g,煎汤外洗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峰,李晓红. 娑罗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0,35(12):1935-1938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峰. 娑罗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2,50(10):123-125.
3. 陈丽华,李晓峰,张国强. 娑罗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中药杂志,2011,36(24):3875-387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