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叶莲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小叶莲晒干后泡水喝,清热解毒,适合夏天饮用。但孕妇和体质虚弱者要慎用哦,记得密封保存防潮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小叶莲 [Xiaoyelian]
【别名】小叶莲、小叶莲菜、小叶莲草、小叶莲叶、小叶莲心、小叶莲根
【英文名】Chinese Waterlily
【来源】小叶莲为睡莲科植物Nymphaea tetragona Geothals的干燥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小叶莲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。根状茎短粗,横走。叶浮于水面,圆形或近圆形,直径10-30厘米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叶脉辐射状。花单生于叶柄顶端,直径5-10厘米,花瓣4-8,白色或淡红色。果实椭圆形,种子多数,黑色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小叶莲主要生长在池塘、湖泊、沼泽等水域,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采收时间一般在夏、秋季,当花盛开时采摘全草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干燥的全草,根状茎粗短,叶柄细长,叶片圆形或近圆形,全缘,表面深绿色,背面淡绿色。花白色或淡红色,果实椭圆形,种子黑色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淡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小叶莲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水消肿、活血化瘀、安神止痛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解毒药、利水渗湿药、活血化瘀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法用量:煎服,9-15克。主治病症: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、黄疸、淋病、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心悸失眠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小叶莲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炎作用:小叶莲提取物对多种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。
2. 抗肿瘤作用:小叶莲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。
3. 抗氧化作用:小叶莲提取物具有清除自由基、降低氧化应激的作用。
4. 抗病毒作用:小叶莲提取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小叶莲主要化学成分包括:黄酮类、生物碱类、挥发油类、有机酸类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慎用。
2. 对小叶莲过敏者禁用。
3. 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食物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小叶莲汤:小叶莲15克,煎水服,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。
2. 小叶莲散:小叶莲15克,研末,温开水送服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。
3. 小叶莲酒:小叶莲30克,白酒500毫升,浸泡7天后服用,用于治疗心悸失眠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东,李晓峰. 中草药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2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
3. 中药临床应用手册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
【别名】小叶莲、小叶莲菜、小叶莲草、小叶莲叶、小叶莲心、小叶莲根
【英文名】Chinese Waterlily
【来源】小叶莲为睡莲科植物Nymphaea tetragona Geothals的干燥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小叶莲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。根状茎短粗,横走。叶浮于水面,圆形或近圆形,直径10-30厘米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叶脉辐射状。花单生于叶柄顶端,直径5-10厘米,花瓣4-8,白色或淡红色。果实椭圆形,种子多数,黑色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小叶莲主要生长在池塘、湖泊、沼泽等水域,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采收时间一般在夏、秋季,当花盛开时采摘全草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干燥的全草,根状茎粗短,叶柄细长,叶片圆形或近圆形,全缘,表面深绿色,背面淡绿色。花白色或淡红色,果实椭圆形,种子黑色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、淡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小叶莲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水消肿、活血化瘀、安神止痛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清热解毒药、利水渗湿药、活血化瘀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用法用量:煎服,9-15克。主治病症: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、黄疸、淋病、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心悸失眠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小叶莲具有以下作用:
1. 抗炎作用:小叶莲提取物对多种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。
2. 抗肿瘤作用:小叶莲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。
3. 抗氧化作用:小叶莲提取物具有清除自由基、降低氧化应激的作用。
4. 抗病毒作用:小叶莲提取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小叶莲主要化学成分包括:黄酮类、生物碱类、挥发油类、有机酸类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
1.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慎用。
2. 对小叶莲过敏者禁用。
3. 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食物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小叶莲汤:小叶莲15克,煎水服,用于治疗水肿、小便不利。
2. 小叶莲散:小叶莲15克,研末,温开水送服,用于治疗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。
3. 小叶莲酒:小叶莲30克,白酒500毫升,浸泡7天后服用,用于治疗心悸失眠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强,李晓东,李晓峰. 中草药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2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
3. 中药临床应用手册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