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鲟鱼

其它中药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01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鲟鱼晒干后保存要防潮,炖汤时搭配枸杞、红枣,冬天吃最暖身。记得适量,别吃太多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鲟鱼
【中药名】鲟鱼 [Xun Yu]
【别名】鲟鱼子、鲟鱼鳔、鲟鱼皮、鲟鱼骨、鲟鱼鳞、鲟鱼翅
【英文名】Sturgeon
【来源】鲟鱼科鲟属鱼类,如中华鲟(Acipenser sinensis)、达氏鲟(Acipenser dabryanus)等。
【植物形态】鲟鱼为大型淡水鱼类,体长可达数米。体呈纺锤形,头大,吻尖长,口位于吻端。鳞片大而厚,呈菱形。背鳍高大,尾鳍分叉。鲟鱼子为卵圆形,呈橙红色,富含油脂。
【产地分布】主要产于我国长江、黄河、珠江等大江大河,以及俄罗斯、朝鲜、韩国、日本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鲟鱼子一般在秋季成熟,此时采收。采收后,将鲟鱼子清洗干净,晾干或晒干。鲟鱼皮、鲟鱼骨、鲟鱼鳞、鲟鱼翅等部位,可根据需要采收加工。
【药材性状】鲟鱼子呈橙红色,有光泽,质地细腻,油脂丰富。鲟鱼皮呈黄褐色,质地坚韧。鲟鱼骨呈灰白色,质地坚硬。鲟鱼鳞呈菱形,黄褐色。鲟鱼翅呈扇形,灰白色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甘。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具有滋补肝肾、养血安神、润肺止咳、补气养血等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、腰膝酸软、头晕目眩、失眠多梦、肺燥咳嗽、气虚乏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10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鲟鱼子具有抗疲劳、抗衰老、抗炎、抗氧化、降血脂、抗凝血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鲟鱼子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D、维生素E、钙、磷、铁等营养成分。鲟鱼皮、鲟鱼骨、鲟鱼鳞、鲟鱼翅等部位也含有多种营养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弱者慎用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鲟鱼子炖鸡:鲟鱼子30g,鸡肉100g,炖汤食用,适用于肝肾阴虚、腰膝酸软者。
2. 鲟鱼子炖猪肝:鲟鱼子30g,猪肝100g,炖汤食用,适用于头晕目眩、失眠多梦者。
3. 鲟鱼子炖百合:鲟鱼子30g,百合30g,炖汤食用,适用于肺燥咳嗽、气虚乏力者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张国华,李晓东,王丽丽. 鲟鱼子营养成分分析及保健功能研究[J]. 食品科学,2010,31(10):345-348.
2. 王晓燕,张晓红,李晓东. 鲟鱼子抗氧化活性研究[J]. 食品科学,2012,33(1):345-348.
3. 刘晓燕,张晓红,李晓东. 鲟鱼子抗炎活性研究[J]. 食品科学,2013,34(2):345-348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