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沥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竹沥要密封保存,防止变质。咳嗽时适量喝,但孕妇和小孩要小心哦,最好先咨询医生。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竹沥 [Zhú Lì]
【别名】竹油、竹液、竹汁、竹膏
【英文名】Bamboo sap
【来源】竹沥来源于禾本科植物毛竹(Phyllostachys pubescens)的茎髓。
【植物形态】毛竹为常绿乔木,高可达20米。茎直立,节间长,直径可达10厘米。叶线状披针形,长10-20厘米,宽1-2厘米。花小,呈圆锥花序,生于枝顶。果为颖果,长圆形,长约2厘米。茎髓呈圆柱形,白色,质地柔软。
【产地分布】毛竹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,如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生长于海拔100-10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采收时间一般在夏、秋季,此时竹沥产量较高。采收时,将竹子砍倒,用刀剖开竹节,收集流出的液体,待其自然凝固后,取出固体部分即为竹沥。
【药材性状】竹沥为淡黄色至棕黄色的固体,质脆,易碎。气微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苦。归肺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竹沥具有清热解毒、润肺止咳、消肿止痛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、痰多、咽喉肿痛、口腔溃疡、烫伤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5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竹沥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竹沥主要含有挥发油、生物碱、黄酮类、有机酸、糖类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肺热咳嗽:竹沥、杏仁、桑叶、甘草等。
2. 治疗咽喉肿痛:竹沥、金银花、连翘、牛蒡子等。
3. 治疗口腔溃疡:竹沥、黄连、冰片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张国华,李晓东,李明. 竹沥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0,17(2):45-47.
3. 王晓燕,张晓红,刘晓峰. 竹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0):1-4.
【别名】竹油、竹液、竹汁、竹膏
【英文名】Bamboo sap
【来源】竹沥来源于禾本科植物毛竹(Phyllostachys pubescens)的茎髓。
【植物形态】毛竹为常绿乔木,高可达20米。茎直立,节间长,直径可达10厘米。叶线状披针形,长10-20厘米,宽1-2厘米。花小,呈圆锥花序,生于枝顶。果为颖果,长圆形,长约2厘米。茎髓呈圆柱形,白色,质地柔软。
【产地分布】毛竹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,如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生长于海拔100-1000米的山坡、山谷、林缘等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采收时间一般在夏、秋季,此时竹沥产量较高。采收时,将竹子砍倒,用刀剖开竹节,收集流出的液体,待其自然凝固后,取出固体部分即为竹沥。
【药材性状】竹沥为淡黄色至棕黄色的固体,质脆,易碎。气微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苦。归肺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竹沥具有清热解毒、润肺止咳、消肿止痛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、痰多、咽喉肿痛、口腔溃疡、烫伤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5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竹沥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竹沥主要含有挥发油、生物碱、黄酮类、有机酸、糖类等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疗肺热咳嗽:竹沥、杏仁、桑叶、甘草等。
2. 治疗咽喉肿痛:竹沥、金银花、连翘、牛蒡子等。
3. 治疗口腔溃疡:竹沥、黄连、冰片等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张国华,李晓东,李明. 竹沥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2010,17(2):45-47.
3. 王晓燕,张晓红,刘晓峰. 竹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5,53(10):1-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