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紫荆皮

活血化瘀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4年10月28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紫荆皮晒干后保存,泡水喝可缓解风湿痛,但孕妇和小孩慎用哦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紫荆皮
【中药名】紫荆皮 [Zǐ Jīng Pí]
【别名】紫荆木皮、紫荆树皮、紫荆皮子、紫荆皮壳
【英文名】Cortex Bauhiniae
【来源】紫荆皮为豆科植物紫荆(Bauhinia spp.)的干燥树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紫荆为落叶乔木,高可达10米。树皮灰褐色,粗糙;小枝绿色,无毛。单叶互生,纸质,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无毛;托叶线形,早落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花冠紫红色或粉红色,花瓣5,倒卵形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花柱细长。荚果扁平,长圆形或倒卵形,先端渐尖,果皮薄,无毛。花期4-5月,果期7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紫荆分布广泛,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紫荆皮在果实成熟后采收,剥取树皮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药材呈卷曲的筒状或槽状,长10-30cm,宽1-2cm。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,粗糙,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;内表面淡黄色或淡棕色,平滑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,呈层状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性平,味苦、辛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紫荆皮具有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、咽喉肿痛、痈肿疮毒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6-15g;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紫荆皮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紫荆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、黄酮类、酚类、萜类等化合物。
【使用禁忌】孕妇、月经过多者慎用。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治感冒发热:紫荆皮、薄荷、菊花各10g,煎水服。
2. 治咽喉肿痛:紫荆皮、金银花、甘草各10g,煎水服。
3. 治痈肿疮毒:紫荆皮、黄连、大黄各10g,煎水外洗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