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早期治疗的几个关键

作者:无空


说到肺癌早期治疗,手术绝对是王道,这点没得商量。

至于配套的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这些,都是锦上添花的辅助手段。


早期筛查:定期CT检查救命

现在很多人谈癌色变,其实早发现、早确诊和早治疗仍是治疗肺癌最有效的方法。

若诊断时结节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5年的生存率可达92%,原位癌和微浸润癌治愈率几乎100%,而晚期肺癌仅5.8%。

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CT筛查,别等到有症状了才去检查。

什么是高危人群?长期吸烟、有家族史、职业接触史、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的人群,都应该重视起来。


但是,有三个关键点你必须搞清楚:


第一点:手术前,诊断要准确

千万别稀里糊涂就上手术台。病理诊断一定要明确,别把好端端的良性结节给切了,那可真是冤枉受罪。

很多人一拿到CT报告看到"肺结节"就慌了,其实绝大多数患者出现肺结节后,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,通常是在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被偶然发现。


第二点:手术后,分期要清楚

术后的病理分期直接决定你后面怎么治疗,是要化疗、靶向还是免疫治疗,全看这个分期结果


第三点:别瞎折腾

手术做完了,该随访就随访,该吃药就吃药,按医生说的来就行

最怕的就是因为担心复发,到处乱求偏方,乱吃补品,折腾来折腾去,其实一点用都没有。


术后如何降低复发风险?

这里得说个现实问题: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5年总体复发率仍有20.1%,其中局部及远处转移导致的复发占比82%。看起来挺吓人的,但别急,这个完全有方法可以解决!

之前听过一个癌症公益课程,专家讲得很透彻。想要降低复发风险,主要有这么几招:

术后免疫治疗  目前研究还不够充分,主要用在分期比较靠后的患者身上,早期患者用得比较少。

术后化疗  虽然听起来老土,但这可是经过几十年反复验证的硬道理,确实能降低复发风险。

术后靶向治疗  对IB-IIIA期的患者特别有用,而且越是晚期效果越好。


术后护理同样重要

手术做完不是万事大吉,术后护理做不好,同样影响恢复。这些细节你得注意:


1. 定期复查不能偷懒

术后头两年是复发高危期,每3-6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,血液检查也不能落下

很多人觉得没症状就不用检查,这种想法要不得。


2. 生活方式要调整

戒烟戒酒是必须的,别觉得已经得过癌了就无所谓了

合理饮食,适量运动,保持良好心态,这些看似简单,实际上对预防复发很有帮助。


3. 伤口护理要到位

术后伤口愈合需要时间,一般4-6周才能完全愈合

期间要保持伤口干燥清洁,避免感染。


发现肺结节,别急着开刀

很多人一听到肺结节就慌了,恨不得马上手术切掉。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着急。


认识肺结节的真相

肺结节是指影像学表现为直径≤3cm的局灶性、类圆形、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。

按大小分类:微小结节直径<5mm,小结节直径为5-10mm,结节直径为10-30mm。

特别是那些只有几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,如果还没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的,即使真的是恶性,你也可以先观察。

等它出现"持续增大"、"密度增加"这些明显的恶性特征,发展到微浸润阶段再手术,对预后一点影响都没有。


测量误差要考虑

很多人今年体检5mm,明年6mm就吓坏了

其实测量直径<20mm的结节时,观察者之间可能会有测量误差,误差值大约在1.73mm和1.32mm

推荐实性、磨玻璃结节生长阈值为2mm。所以别因为1mm的变化就恐慌。


什么情况需要警惕

如果结节出现以下情况,就要提高警惕了:结节持续增大(特别是短期内快速增长)、密度变实、边缘变不规则、出现分叶征或毛刺征

这时候需要及时就诊,不能再拖了。

反倒是草率手术,可能让你白白损失大量肺功能

别看结节小,但手术切的范围可不小,这个亏可别吃



动漫男头
无空 网络作家
未应头白却已霜雪‌不敢至君前。
相关推荐

没有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