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艾叶

止血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4年06月27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艾叶晒干后可保存,泡澡或煮水喝都有好处,但孕妇和有皮肤过敏的朋友要小心哦!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艾叶
【中药名】艾叶 [拼音:ài yè]
【别名】艾草、艾蒿、冰台、艾绒、艾灰、艾烟、艾火、艾叶灰、艾叶烟、艾叶火、艾叶灰烟、艾叶灰火
【英文名】Mugwort
【来源】艾叶为菊科植物艾(Artemisia argyi Levl. et Vant.)的干燥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艾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100cm。根状茎短,直立或斜上。茎直立,上部分枝,被短柔毛。叶互生,叶片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3-8cm,宽1.5-3cm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;叶柄长0.5-1cm。头状花序多数,排列成复总状;总苞片4-5层,外层披针形,中层椭圆形,内层卵状椭圆形;花托扁平;花多数,管状,黄色;花柱细长,顶端2裂。瘦果长圆形,冠毛白色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艾叶生长于山坡、路边、荒地等处,主要产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艾叶在夏、秋二季花未开放前或刚开放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艾叶呈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3-8cm,宽1.5-3cm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,有短柔毛,叶脉明显。质脆,易折断。气清香,味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艾叶性温,味苦、辛。归肝、脾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艾叶具有温经止血、散寒止痛、调经安胎、祛湿止痒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止血药、温经药、调经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艾叶的用法用量为3-9g,煎服。主治病症包括:1. 月经不调、痛经;2. 腹痛、腹泻;3. 肾虚腰痛;4. 风湿痹痛;5. 疮疡肿毒等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艾叶具有以下作用:1. 抗菌消炎;2. 抗病毒;3. 抗肿瘤;4. 抗凝血;5. 抗氧化;6. 调节免疫等。
【化学成分】艾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:1. 艾叶挥发油;2. 艾叶黄酮类化合物;3. 艾叶多糖;4. 艾叶生物碱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艾叶使用注意事项:1. 孕妇慎用;2. 阴虚火旺者慎用;3. 服药期间忌辛辣、油腻食物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艾叶散:艾叶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黄、香附、延胡索、红花、桃仁、甘草。用于治疗月经不调、痛经。
2. 艾附暖宫丸:艾叶、香附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黄、肉桂、吴茱萸、白术、茯苓。用于治疗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、痛经。
3. 艾叶煎:艾叶、生姜、红糖。用于治疗腹痛、腹泻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8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