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中药库
🔍

白扁豆

化湿 浏览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21日
💡 小贴士

小贴士:白扁豆晒干后保存,煮粥或炖汤时放一把,能补脾止泻,适合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的人食用。记得不要煮太久哦,以免营养流失。

📖  详细介绍


白扁豆
【中药名】白扁豆 [拼音:bái biǎn dòu]
【别名】白豆、蛾眉豆、凉豆、饭豇豆、茶豆、南豆、眉豆、白饭豆、茶豆子、凉豆子、蛾眉豆子
【英文名】White bean
【来源】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.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缠绕草本,茎细长,缠绕或攀援。羽状复叶,小叶3-7片,长圆形或椭圆形,先端钝或微凹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冠蝶形,白色或淡紫色。荚果线形或长圆形,扁平,成熟时棕色,表面密被棕色长硬毛。种子白色或黄白色,肾形,光滑。
【产地分布】白扁豆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,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季果实成熟时,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干燥种子呈扁椭圆形,长8-12mm,宽5-7mm,厚2-3mm。表面白色或黄白色,平滑,一端有白色突起的种脐,另一端有深色合点。种皮坚硬,不易破碎。种仁白色,子叶2片,肥厚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豆腥味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,平。归脾、胃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健脾化湿,和中消暑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泄泻、暑湿吐泻、食少便溏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3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【药理研究】白扁豆具有抗病毒、抗菌、抗肿瘤、降血糖、抗氧化、抗疲劳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白扁豆中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成分,以及黄酮类、生物碱、皂苷等活性成分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白扁豆汤:白扁豆30g,水煎服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泄泻。
2. 扁豆散:白扁豆、茯苓、白术各等份,共研细末,每次6g,温开水送服,用于治疗暑湿吐泻。
3. 扁豆粥:白扁豆30g,大米100g,煮粥食用,用于治疗食少便溏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