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藿香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广藿香泡水喝能解暑,煮饭时放点可增香。但别放太多,不然味道太浓。记得阴凉处保存,别让太阳直射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广藿香 [Hua Xiao Xiang]
【别名】藿香、广藿、广藿香叶、广藿香根
【英文名】Pogostemon cablin
【来源】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(Blanco) Benth.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【植物形态】广藿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茎短,匍匐。茎直立,四棱形,密被短柔毛。叶对生,叶片卵形或椭圆形,长4-10厘米,宽2-5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;叶柄长1-2厘米。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花序,花冠淡紫色,长约1.5厘米,上唇先端2裂,下唇3裂;雄蕊4,花丝扁平,花药2室;子房4裂。小坚果4,卵圆形,直径约1毫米。花期夏季,果期秋季。
【产地分布】广藿香原产于我国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,现广泛栽培于东南亚各国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广藿香药材呈长圆柱形,略弯曲,长30-60厘米,直径1-2厘米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,密被短柔毛,质脆,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,髓部较大,类白色。叶多皱缩、破碎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,边缘具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气香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辛、微温,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湿、和中止呕、发表解暑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解表药、化湿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广藿香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、脾胃气滞、呕吐泄泻、暑湿感冒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3-10克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广藿香具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炎、解热、镇痛、镇静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广藿香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黄酮类、生物碱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广藿香性温,阴虚火旺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广藿香散:广藿香、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,用于治疗湿阻中焦、脾胃气滞、呕吐泄泻等病症。
2. 广藿香汤:广藿香、白芷、防风、荆芥、薄荷、甘草,用于治疗暑湿感冒、头痛身重、发热等病症。
3. 广藿香粥:广藿香、大米、红糖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病症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7.
【别名】藿香、广藿、广藿香叶、广藿香根
【英文名】Pogostemon cablin
【来源】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(Blanco) Benth.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【植物形态】广藿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可达1米。根茎短,匍匐。茎直立,四棱形,密被短柔毛。叶对生,叶片卵形或椭圆形,长4-10厘米,宽2-5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;叶柄长1-2厘米。轮伞花序密集成穗状花序,花冠淡紫色,长约1.5厘米,上唇先端2裂,下唇3裂;雄蕊4,花丝扁平,花药2室;子房4裂。小坚果4,卵圆形,直径约1毫米。花期夏季,果期秋季。
【产地分布】广藿香原产于我国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,现广泛栽培于东南亚各国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广藿香药材呈长圆柱形,略弯曲,长30-60厘米,直径1-2厘米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,密被短柔毛,质脆,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,髓部较大,类白色。叶多皱缩、破碎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,边缘具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气香,味微苦。
【性味归经】辛、微温,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湿、和中止呕、发表解暑的功效。药理分类为解表药、化湿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广藿香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、脾胃气滞、呕吐泄泻、暑湿感冒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3-10克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广藿香具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炎、解热、镇痛、镇静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广藿香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、黄酮类、生物碱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广藿香性温,阴虚火旺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广藿香散:广藿香、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,用于治疗湿阻中焦、脾胃气滞、呕吐泄泻等病症。
2. 广藿香汤:广藿香、白芷、防风、荆芥、薄荷、甘草,用于治疗暑湿感冒、头痛身重、发热等病症。
3. 广藿香粥:广藿香、大米、红糖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病症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