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荷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薄荷泡茶喝清凉解暑,但别放太多,否则会太凉。保存时放在阴凉处,别让阳光直射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薄荷 [Bò hěi]
【别名】苏薄荷、野薄荷、夜息香、薄荷草、薄荷叶
【英文名】Mentha haplocalyx Briq.
【来源】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.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【植物形态】薄荷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60cm。根茎短,匍匐。茎直立,四棱形,节间长,被短柔毛。叶对生,叶片卵形或长圆形,长2-5cm,宽1-2cm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轮伞花序腋生,花冠淡紫色,二唇形,上唇先端2裂,下唇3裂。小坚果卵圆形,棕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薄荷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台湾等地区。生长于海拔100-2000m的山坡、路边、溪旁等湿润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薄荷在夏、秋二季花开至顶时采收,割取地上部分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薄荷药材呈长条形或披针形,长2-5cm,宽0.5-1cm。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,有短柔毛。叶对生,叶片卵形或长圆形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。叶脉明显,叶柄短。气清香,味辛、凉。
【性味归经】薄荷性凉,味辛。归肺、肝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薄荷具有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解郁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、头痛、目赤、咽喉肿痛、麻疹不透、胸胁胀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薄荷煎服,常用量为3-6g。外用适量,捣敷或煎汤洗。
【药理研究】薄荷具有抗炎、镇痛、解热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等药理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薄荷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薄荷醇、薄荷酮、薄荷脑、薄荷酯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薄荷性凉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薄荷散:薄荷、菊花、桑叶、连翘,用于治疗风热感冒。
2. 薄荷煎:薄荷、牛蒡子、桔梗、甘草,用于治疗咽喉肿痛。
3. 薄荷汤:薄荷、白芷、川芎、防风,用于治疗头痛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
【别名】苏薄荷、野薄荷、夜息香、薄荷草、薄荷叶
【英文名】Mentha haplocalyx Briq.
【来源】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. 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【植物形态】薄荷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60cm。根茎短,匍匐。茎直立,四棱形,节间长,被短柔毛。叶对生,叶片卵形或长圆形,长2-5cm,宽1-2cm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轮伞花序腋生,花冠淡紫色,二唇形,上唇先端2裂,下唇3裂。小坚果卵圆形,棕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0月。
【产地分布】薄荷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台湾等地区。生长于海拔100-2000m的山坡、路边、溪旁等湿润处。
【采收加工】薄荷在夏、秋二季花开至顶时采收,割取地上部分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薄荷药材呈长条形或披针形,长2-5cm,宽0.5-1cm。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,有短柔毛。叶对生,叶片卵形或长圆形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锯齿。叶脉明显,叶柄短。气清香,味辛、凉。
【性味归经】薄荷性凉,味辛。归肺、肝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薄荷具有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解郁的功效。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、头痛、目赤、咽喉肿痛、麻疹不透、胸胁胀痛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薄荷煎服,常用量为3-6g。外用适量,捣敷或煎汤洗。
【药理研究】薄荷具有抗炎、镇痛、解热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等药理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薄荷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薄荷醇、薄荷酮、薄荷脑、薄荷酯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薄荷性凉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遵医嘱使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薄荷散:薄荷、菊花、桑叶、连翘,用于治疗风热感冒。
2. 薄荷煎:薄荷、牛蒡子、桔梗、甘草,用于治疗咽喉肿痛。
3. 薄荷汤:薄荷、白芷、川芎、防风,用于治疗头痛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