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香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沉香保存要防潮防蛀,泡水或煮水时适量,睡前泡脚加几片,舒缓疲劳,但孕妇和小孩要小心哦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沉香 [Chen Xiang]
【别名】沉水香、沉香木、白木香、蜜香、鸡骨香等
【英文名】Aqua Santalum
【来源】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(Lour.) Gilg含有树脂的心材。
【植物形态】沉香树为常绿乔木,树高可达20米,树皮灰褐色,粗糙。叶互生,革质,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7-15厘米,宽2-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。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,白色,有香气。果实为核果,球形,直径1-1.5厘米,熟时红色。沉香树的心材含树脂,呈深褐色或黑色,有光泽。
【产地分布】沉香主要产于中国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区,东南亚各国也有分布。
【采收加工】沉香树的心材在树干受伤后,树脂逐渐渗出,形成树脂质的心材。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,采收后除去杂质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沉香药材呈不规则块状、片状或盔帽状,大小不一,表面凹凸不平,有刀削痕,呈深褐色或黑色,有光泽。质坚硬,断面呈纤维状,气芳香,味苦、微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沉香性温,味苦,归心、脾、肺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沉香具有行气止痛、温中止呕、安神定志、活血化瘀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理气药、安神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沉香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胸闷、脘腹胀满、呕吐、呃逆、心悸、失眠、经闭、痛经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3-9克;研末冲服,每次1-1.5克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沉香具有抗炎、镇痛、镇静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抗菌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沉香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沉香醇、沉香醚、沉香酸、沉香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沉香性温,阴虚火旺者慎用。孕妇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沉香散:沉香、木香、砂仁、白术等,用于治疗胸闷、脘腹胀满。
2. 沉香煎:沉香、砂仁、白术、茯苓等,用于治疗呕吐、呃逆。
3. 沉香安神汤:沉香、远志、酸枣仁、茯苓等,用于治疗心悸、失眠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
【别名】沉水香、沉香木、白木香、蜜香、鸡骨香等
【英文名】Aqua Santalum
【来源】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(Lour.) Gilg含有树脂的心材。
【植物形态】沉香树为常绿乔木,树高可达20米,树皮灰褐色,粗糙。叶互生,革质,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7-15厘米,宽2-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。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,白色,有香气。果实为核果,球形,直径1-1.5厘米,熟时红色。沉香树的心材含树脂,呈深褐色或黑色,有光泽。
【产地分布】沉香主要产于中国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区,东南亚各国也有分布。
【采收加工】沉香树的心材在树干受伤后,树脂逐渐渗出,形成树脂质的心材。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,采收后除去杂质,晒干或阴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沉香药材呈不规则块状、片状或盔帽状,大小不一,表面凹凸不平,有刀削痕,呈深褐色或黑色,有光泽。质坚硬,断面呈纤维状,气芳香,味苦、微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沉香性温,味苦,归心、脾、肺、肾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沉香具有行气止痛、温中止呕、安神定志、活血化瘀等功效。药理分类为理气药、安神药。
【临床应用】沉香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胸闷、脘腹胀满、呕吐、呃逆、心悸、失眠、经闭、痛经等病症。用法用量:煎服,3-9克;研末冲服,每次1-1.5克。
【药理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沉香具有抗炎、镇痛、镇静、抗肿瘤、抗氧化、抗菌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沉香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沉香醇、沉香醚、沉香酸、沉香素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沉香性温,阴虚火旺者慎用。孕妇禁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沉香散:沉香、木香、砂仁、白术等,用于治疗胸闷、脘腹胀满。
2. 沉香煎:沉香、砂仁、白术、茯苓等,用于治疗呕吐、呃逆。
3. 沉香安神汤:沉香、远志、酸枣仁、茯苓等,用于治疗心悸、失眠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.
2. 李时珍. 本草纲目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.
3. 中药药理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