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小豆
💡 小贴士
小贴士:赤小豆泡水喝能利水消肿,煮粥或炖汤时放一把,对湿气重、脚肿有好处。但脾胃虚寒的人要适量哦,别吃太多!
📖 详细介绍

【中药名】赤小豆 [Chì Xiǎo Shù]
【别名】红豆、红小豆、赤豆、米豆、饭豆、相思豆、红饭豆、红小豆、饭豆、相思豆、红饭豆
【英文名】Red bean, Adzuki bean
【来源】豆科植物赤小豆 Phaseolus angularis (L.) Wight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缠绕草本,茎细长,缠绕上升,无毛或疏被毛。叶互生,小叶3片,顶生小叶宽卵形或圆形,长2-5厘米,宽1.5-4厘米,先端钝或圆形,基部浅心形,两面无毛;托叶线状披针形,长约1厘米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小,白色或淡紫色;花梗细弱,长1-2厘米;花萼钟状,长5-6毫米,密被白色柔毛;花冠蝶形,旗瓣白色,翼瓣淡紫色,龙骨瓣淡紫色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密被白色柔毛。荚果线形,长5-10厘米,宽5-7毫米,密被白色柔毛;种子6-10颗,肾形,长约5毫米,宽约4毫米,红色或暗红色。花期夏季,果期秋季。
【产地分布】赤小豆原产于我国,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,以南方各省较多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季果实成熟时,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赤小豆呈长圆形或椭圆形,稍扁,长5-9毫米,直径3-6毫米。表面暗棕色或暗红色,有不规则纵皱纹,一端较窄,另一端钝圆,边缘不整齐。种皮薄而脆,易破碎。种仁白色,子叶2,肥厚,呈白色。气微,味微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,平。归心、小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利水消肿,解毒排脓。主要用于治疗水肿、脚气、黄疸、泻痢、痈肿疮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3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【药理研究】赤小豆具有利尿、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赤小豆主要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矿物质、维生素等。其中,蛋白质含量较高,富含赖氨酸、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赤小豆汤:赤小豆30克,水煎服,用于治疗水肿、脚气。
2. 赤小豆散:赤小豆30克,研末,温开水送服,用于治疗泻痢。
3. 赤小豆酒:赤小豆30克,白酒500毫升,浸泡7天,每次服10毫升,用于治疗痈肿疮毒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张国华,李晓波,张晓峰. 赤小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7,55(10):1-4.
【别名】红豆、红小豆、赤豆、米豆、饭豆、相思豆、红饭豆、红小豆、饭豆、相思豆、红饭豆
【英文名】Red bean, Adzuki bean
【来源】豆科植物赤小豆 Phaseolus angularis (L.) Wight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缠绕草本,茎细长,缠绕上升,无毛或疏被毛。叶互生,小叶3片,顶生小叶宽卵形或圆形,长2-5厘米,宽1.5-4厘米,先端钝或圆形,基部浅心形,两面无毛;托叶线状披针形,长约1厘米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小,白色或淡紫色;花梗细弱,长1-2厘米;花萼钟状,长5-6毫米,密被白色柔毛;花冠蝶形,旗瓣白色,翼瓣淡紫色,龙骨瓣淡紫色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密被白色柔毛。荚果线形,长5-10厘米,宽5-7毫米,密被白色柔毛;种子6-10颗,肾形,长约5毫米,宽约4毫米,红色或暗红色。花期夏季,果期秋季。
【产地分布】赤小豆原产于我国,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,以南方各省较多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季果实成熟时,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,晒干。
【药材性状】赤小豆呈长圆形或椭圆形,稍扁,长5-9毫米,直径3-6毫米。表面暗棕色或暗红色,有不规则纵皱纹,一端较窄,另一端钝圆,边缘不整齐。种皮薄而脆,易破碎。种仁白色,子叶2,肥厚,呈白色。气微,味微甜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,平。归心、小肠经。
【功效与作用】利水消肿,解毒排脓。主要用于治疗水肿、脚气、黄疸、泻痢、痈肿疮毒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9-3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【药理研究】赤小豆具有利尿、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氧化、抗肿瘤等作用。
【化学成分】赤小豆主要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矿物质、维生素等。其中,蛋白质含量较高,富含赖氨酸、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。
【使用禁忌】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【配伍药方】
1. 赤小豆汤:赤小豆30克,水煎服,用于治疗水肿、脚气。
2. 赤小豆散:赤小豆30克,研末,温开水送服,用于治疗泻痢。
3. 赤小豆酒:赤小豆30克,白酒500毫升,浸泡7天,每次服10毫升,用于治疗痈肿疮毒。
【参考文献】
1. 中药大辞典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6.
2.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一部)[M]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5.
3. 张国华,李晓波,张晓峰. 赤小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[J]. 中国现代医生,2017,55(10):1-4.